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师徒解惑(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一个时辰之后,我端着陶瓷大碗静静地站立在李叔的旁边,听候他讲述我们这一脉的三纲五常之道。

说是李叔,实际上是我的师父。

但是他却极力的要求我称呼他为李叔,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

不过我也没有太在意,毕竟他已经保证过,除了称呼之外,其他的都享有和上官沐雪相同的待遇。

包括学法、修身、炼体,以及向地府索要阴差助手的福利。

而那个原先并未留下好印象的上官沐雪,则成了我的亲师姐。

在这一个时辰之间,我和她们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沟通。

也知晓了一些关于丁瑶方面的隐秘事情。

原来丁瑶虽说称李叔为师伯,但却和真实的师徒无异。

四十五年前,茅山一派的老掌教卜出一挂,算到将会有两段师徒之缘等候着他,于是在年过半百之际,依然选择出山。

提到老掌教,不得不多提几句。

老掌教出生于1932年,出生地不祥,大概就是四川地界,那个时候正直战火连天的混乱时代,国家处在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无父无母的孤儿很多,老掌教也算是其中一个。

老掌教从一岁多起,父母就因为战乱到处躲藏,为了让他有命可活,不得已之下,就将他丢弃在一处小村落里,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很常见,比较幸运的是老掌教被后山上的一处道观道士遇见,将其带回了家。

那个时候百姓尚且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何况一向清贫如洗的道观道士了。

幸好,当时的道观中有着不下于五个俗家道士,开荒出了一大片地,虽战火连篇,却也能够落得自给自足,不至于饿死。

那时的日子很苦,但为了老掌教能够更好的成长,俗家道士们有一口吃的也要有限让年幼的老掌教先吃,老掌教也没有给他们丢脸,吃着米汤,就着咸菜,身体却愈发的壮实,整整几年竟没生过一次病,一众人过的虽是清贫,倒也怡然自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四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从东北挑起事端,少帅听从命令,不放一枪一炮,放任日军进入东北大营地。

很快,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

上海保卫战,淞沪会战也以国军惨败而告终。

那时的国家积弱,虽说有不少肝胆义气的英才,义愤填膺的想要济世报国,但装备上的差距令他们难以和日军抗衡。

那些大大小小的战役,让无数好男儿战死沙场。

日寇狰狞,扬言三个月要彻底占领中国,并且从上海北上,造就了血债累累的南京惨案,一时间,整个华夏大地生灵涂炭。

面对这一惨状的消息,无数国人悲愤交加,积极参军,奋勇杀敌。

当时的四川,属于非战区,但是一张募兵令一出,百万壮士出秦川,穿着草鞋,扛着破枪,铮铮铁骨勇憾列强。

当时老掌教所在的道观,五名年岁各异的道长,也随着铁骑出征,以微薄之力去拯救家国于水火之中。

年幼的老掌教道:“师父,师兄,你们此去为何?”

答曰:“战火纷飞须亮剑,保家卫国捐己躯。”

老掌教道:“何时能回?”

“贼寇除尽日,方是回家时。。”

“若不能出尽呢?”

“那便一去不回。”

说完,五名道长手握浮尘,一身傲骨直面青天。

赴征程,捐躯血染红,抗战八年驱日寇,沉沙千载忆英雄。

三十年后,国家逐渐走向复兴,远山深处的小道观里,仅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身影。

真的是一去不回了!

自那以后,老掌教便独守道观,一直待到了1974年,才选择出山。

直到后来,有人看到老掌教的身后跟着两个孩童,这两名孩子就是现如今的李叔,和丁瑶的师父。

老道士选择出世,便不再避世,常年游荡在世俗之内,带着两个孩童一起扫文盲,除恶势,斗邪灵,诛妖邪,授其道法,树其规矩,立其正身。

久而久之,一身的本领都被这两个弟子学的透彻。

两人从小相依为命,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师兄弟之间的情谊可谓是浓厚至极。

待到老掌教去世后,他们为其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年幼的那位,也就是丁瑶师父,选择孤身闯荡江湖,匡扶正道,李叔则是留守道观,顺延这一脉的传承。

但是在十五年前,丁瑶的师父与野茅山术士斗法中遭了黑手,临终之际,他回到了道观内,并且来回来一个三岁左右的孩童。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天资聪慧,心境纯良,灵台纯净,丁瑶的师父在李叔的守护下,以濒死之躯为这个孩子筑起正身,开其灵眼,以此来传承自己的阴差之道。

并且,他以自己的姓氏,为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丁瑶。

从那以后,丁瑶便在李叔的关照下长大,虽然所学术法皆来自李叔,但却不曾以师父相称。

当然,这些事并不是丁瑶主动跟我言明的,而是一打开嘴,就唠嗑不停的上官沐雪嘴里得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