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35章 丈量土地(四)(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好在没啥大事,不然就冤了。

“员外郎,那些袭击我们的人会是什么后果?”韩毅好奇问道。

“袭击朝廷官员,想来也不会好过,几年牢狱之灾免不了,为首者,甚至可能被流放。

我不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对唐律不是太熟。”王正言摇头道。

“在下看这种情况应该很常见,县衙的那点人能管住吗?下面的乡绅、地主一句话就能集结起上百人袭击朝廷官员,岂不是朝廷的政令都出不了县城?”韩毅有些疑惑。

王正言一愣,这么一说,他也觉得好像是个问题,但也未当回事,“自古,农村都是由宗族自行管理,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其实在古代,基层社会

都是由宗族在管理,统治者也就是宗族的族长,也就成了皇权不下乡。

九品中正制就是宗族势力最鼎盛的时候。

到了科举出现并快速发展,摧毁了宗族势力在朝廷的根基,但这一进程始终未能进展到乡村。历史上到了宋末,终于达成妥协,朝廷基本接受了皇权不下乡,乡绅统治乡村的现实。

后世所谓的镇,也不过是到了民国时期才出现雏形,但也只是局限在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正式行政区划的乡镇。

到了新中国,这个制度才算是完善起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才摧毁了宗族势力在农村的根基。

“朝廷为什么不派人去管理农村?这样也能便于管理,不至于出现我们昨日出现的情况。”韩毅有些好奇。

王正言不禁摇头,“哪有那么容易,派不派得出去一说,派出去也不一定能管事。

好了,千百年都是如此,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朝廷强大,政令还是能到乡村的。”

其实二人都不知道的是,大唐在立国之初,沿袭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实行过乡官制。

《通典》则提到:“大唐百户为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乡,乡置耆老

一人。

贞观九年,每乡置长一人,佐二人,至十五年省”(卷33)。

里正、耆老或者乡长都算是正式的官府成员。唐代中期全国大概有官员18805人(见《通典》卷19),而天宝元年全国有16829个乡(见《旧唐书》卷9),假设乡长(不含佐及里正)均纳入正规渠道,官员数量立刻接近翻倍。

因为这对于农业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财政体系来说,显然难以承受。但是随着承平日久,到贞观十五年,就不得不废罢“乡长”及属官(佐),废除了乡官之制。

即便是废除乡官制度,但“乡”作为区块名称仍得以继续存在。只不过将管理“乡”的权力转到了轮流值班之五“里正”身上,“当乡何物贵,不过五里官”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到了僖宗时期,因为战乱,乡的制度就彻底废弃了。

目前还保持着里正,主要也是负责收税的事。

因为乡官制废除了几百年,两人也未去把《通典》读透,或者就没读过,根本不知道曾经实行过这样的制度。

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倒是有必要恢复,以便于加强朝廷在基层农村的影响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