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章:十字路口(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依乔脚步匆匆,在省图书馆热闹的空气中穿梭,就如这世上的很多事,明媚风光、一闪而过。依乔进场的时候,厅里近四百个位置已座无虚席,连过道也被席地而坐的学生和家长填满。那些人手里摇着被当作扇子的纸张或笔记本,在拥挤燥热中,耐心地伸长脖子抬高脸,向前方讲台张望。

依乔索性蹿到人群最前面,几乎已经来到了讲台边缘,盘腿坐在地上。她要最大程度地仰着脖子,才能看到讲台上的人物。

小小的讲台其实就是一方高出地面的木地板,上面简单置了一张暗红色绒布铺着的长桌,桌上均匀间隔摆放着四张粉色席卡,上面楷体字打印的名字,就是今年夏天全省最骄傲的存在。

萧梓舟、常思君、丁青阳、吴蜜依次坐在桌后。萧梓舟今日换上了白衬衫,更与他乌密的短发、坚毅的眉眼相得益彰,依乔想起了一段诗句,却又立刻不好意思起来:

“已见风姿美,仍闻艺业勤。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

常思君、丁青阳分别是文理科状元;吴蜜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以综合得分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被燕园大学提前录取,她和萧梓舟都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作为多样化招生政策下的代表来参加今天的交流。

常思君是省城姑娘,依乔早在上小学时便听闻过这个名字。那个时候,常思君是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为国家领导人献过花敬过礼,她的名字常常出现在省级青少年刊物上。如今的她,浓眉大眼,淡淡的麦色皮肤透着健康的光泽。她端坐在台上,舒展的四肢彰显着高挑健美的身形。她平稳流利地回答着台下一个又一个热情而迫切的问题,像是早早地准备好了答案。她的父亲是省立医院的外科主任。她选择了燕园大学金融系。

黑灿灿的丁青阳还不到十七岁,留着板寸头,身型尚瘦小,但嘴角已经迫不及待地冒出了胡渣子。说话时,他突兀的喉结在单薄的脖颈中央一上一下,反而显得稚嫩。和往年理科状元不同,丁青阳没有金光闪闪的竞赛履历,没有特长项目带来的加分,他靠着数、理、化三门满分的惊人卷面成绩真枪实弹地摘得了状元“桂冠”。他稚气未脱,认真而少语,严肃且谦卑。现场和网络上的问题很多,丁青阳用简洁的答案告诉众人,他来自南部山区余风县,是县城历史上第一位省状元;他的父母曾是这个工业县城老矿厂职工,父亲因工留下了慢性病,母亲在厂里食堂做饭,在他出生后不久,工厂改制,父母双双下岗,在县城公路边开了一间小饭店养家;他爱读书,但不爱考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句话是父母给他的唯一的指导与支持;和萧梓舟一样,他的下一站是水木大学“领航基地班”。

吴蜜很健谈。她的齐耳短发,轮廓流畅,恰到好处地包裹着圆脸蛋;上身的条纹海军衫朴素爽利,让她像风里振翅的海鸥,充满律动地在现场交付着心声。吴蜜是省城姑娘,但父母皆是宜田人;更巧的是,她与张致是姨表兄妹。

今年全省共有六十万高中毕业生,全国所有一流高校总共录取约两千人,自主招生录取不足百人,竞赛保送更只有二十人。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人们总是忽略了,各条路皆有各条路的难处,自然,各条路也有各条路的光荣。从现场的情况看,吴蜜和萧梓舟受到的关注远不及两位“状元”,交流会全程只有两个小时,他二人说话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二十分钟。

主持人宣布交流会结束已是正午,展厅落地窗外的阳光照得一切事物都白晃晃的。厅内的人群还不想散去,巴巴地寻找着上台近距离接触“状元”的机会。只是,常思君匆匆忙忙悄无声息地从后台溜了;丁青阳是由县政府的人陪着来的,他被护送着赶往下一个交流会。

萧梓舟知道沈依乔会来,见她急急忙忙冲进展厅又机敏灵巧地席地而坐,忍不住在席卡后浅浅偷笑。沈依乔也知道散会后萧梓舟会来找她,只是没想到就在她看着萧梓舟迎面而来之时,吴蜜那张甜甜的脸出现在他们之间。

“你是那个姐姐还是妹妹?”吴蜜没有注意到背后的萧梓舟,盈盈笑脸仰头看着沈依乔。

“她是姐姐”,依乔还没来得及回答,萧梓舟已来到两人身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