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夜闯天地坛(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1368年,大明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将首都选在了南京城,并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城市。这其中除了兴建皇宫、城垣以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便是修建各种祭坛。朱元璋在南京的南郊兴建了圜丘坛,以祭祀昊天上帝;在北郊兴建了方泽坛,以祭祀皇地祇;东郊和西郊则分别营建了朝日坛和夕月坛,以奉祀大明神和夜明神。除此之外,他还在皇宫南侧兴建了社稷坛和太庙,并在圜丘坛西侧建起了先农坛。

洪武十年,南京赶上了一次“极端天气”,在明史上称为恒阴,所谓恒阴,便是连续数月阴雨不断,日月无光,这是一种极为不详的预兆,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坏死,人畜焦躁不安。恒阴之后,很快各地又传来了龙孽、人疴、虫灾、鼠患等异象,四处人心惶惶。朱元璋的丞相李善长认为这是因为天下五行不正所致,而五行异常的根源在于天地不合,南京城内的天地祭祀是分开进行,不在一处,这就违背了天地的旨意。李善长是朱元璋最信赖的下属,于是他听从了李善长的建议,急忙下令将北郊方泽坛与南郊的圜丘坛合祀,并且为合祀大典专门营建了一座新的大型殿宇——大祀殿。这座汇集了各路神仙的场所,被朱元璋命名为“天地坛”。永乐十八年,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平后,在大兴宫室的同时,也仿照着南京天地坛的样式,在新都城的南郊兴建了一座天地坛,这座天地坛就是后来天坛的前身。

据说,当年主持天地坛修建的是那个黑衣和尚姚广孝。

这座传奇的地标建筑历经明清两代的战乱、焚毁、拆除、重建,外形已然与原先大不一样了。1918年,即民国七年,天坛公园开始正式对外开放,票价为银元3角,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了许多外地人来北平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天坛之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祈年殿。

这是北平城内最独特也最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它总高38米,直径3272米,通体无大梁长檩和铁钉,在造型上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十二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整体结构特殊,恢弘壮观。

眼下,虽然已是深夜,但在月光的映照下,若是站在广场之中,也能充分感觉到这座建筑拔地擎天的恢弘气势,甚至很多人觉得可以感应到天地之间的灵气,倾听到来自上苍神灵的神圣讯息。

十几名犰狳早已在祈年殿下环立守候,一个个除了一身夜行衣外,都背着厚重的行囊,显然是为了今夜的探查做了充分的准备。为首的正是村上千代吉,这人依旧是一身黑衣打扮,如一只独眼狼般矗立在月下,让人不寒而栗。

时间尚早,李哲文还没来,村上望着偌大的广场,神色很是肃穆。一旁的爱之助有些兴奋道,“村上大人,今夜将是帝国荣光的开始。”

村上淡淡道,“但愿李哲文没有食言。”

爱之助笑道,“不会的,从昨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监视着他,他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一直都在自己的房间内。”

村上道,“看来他也想看看我们脚下的这个世界。”

爱之助附和道,“谁不想呢?”

村上感叹道,“是啊,这样的神迹谁不想看看呢?包括细井前辈,他那时的眼神是那么热切和渴望啊。可惜,他可能永远留在那个城市里了。”

爱之助惊了一下,村上的言外之意是细井已经死了,身为一名犰狳,对于细井这个神话般的人物,他不可能不好奇,只是迫于身份不便多问,此刻他实在是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试探性地问道,“村上大人,可以说说细井前辈吗?你真的见过他吗?”

村上千代吉望着清冷的月光,似乎是被这夜色和即将揭晓的谜底所感染,开始第一次絮絮叨叨地谈起他和细井忠道往事。

“那是20多年前,正是满清执政时期,天皇派遣我们八名犰狳进入北平开展军事测绘,我们犰狳八人都是单独行动,白天我们乔装成草药商、小贩等,以最简单的工具丈量各个军事要塞和城市的平面图,到了夜间就开始整理白天所得资料,寄给的一处秘密地址。这样过去了大约三四年,我一直以为我们的工作就是会这样测绘下去,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细井前辈。”

“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是五月初二,快到端午节的时候,有天夜里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我在家中整理资料,突然门外响起了剧烈的敲门声,平时这么晚是不可能有人来找我的,所以我担心是自己行踪暴露,急忙收了资料,再趴在门口往外查看,我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血的人,他跪倒在大雨中,努力地张着嘴巴,说了一句日语,愿入无光之地,用无名之身,铸无上之光,而后便昏迷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