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七回林南一编织社交网阳明子指示小洞天(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清园的风光,如果是在回忆当中总是充满诗情画意。可如果是在现实当中又格外不同,当你行走在密林中间,你会闻到地上树叶所发出来的那种霉烂的味道。所以到了秋天,有人把树叶堆起来烧掉,那种烧焦的味道也显得非常的清新。每当他行走在这一片山水当中,总是言犹在耳,有人曾经说过这一片水土是最养人的。这里的水比城里的水更清,这里的树木比城里的树木更高大。虽然这里已经是抑郁了,却总能够听到乡音。人生在世,有时候可以一眼望到底,只是你在当初并不知道。

林南一就像是一粒草籽,落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他知道在这里只能短暂停留,但他没想到数年之后,整个学校都搬迁了。一开始林南一在宿舍融入的很不错,在班里似乎也能说得过去。所谓不错是大致还可以,所谓似乎其实就有一种似是而非的味道。不管身处何处,林南一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他能够分明感觉到自己在冥想上的日益精进,可也有时候他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裹足不前甚至明显倒退。他希望有机会实践阳明之学,可每当他想这么做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自己对阳明之学的了解实在不是很多,如果不清楚阳明说了什么,了解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实践也就在懵懂之间进行了。不清不楚的实践,就像是一个人在昏头昏脑的情况下走路,重一脚轻一脚,不明所以。知和行是一件事,要证明他说起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又是很难的。

真知是从实践中来的,如果只是坐在那里空想或者是道听途说。你所描述的那些就是轻飘飘的,流于文字的,并不是活泼的学说。常年以来,林南一的想法都不像是活水,而是一滩死水。他所有的知都是不真实的,都是基于当时耳听目见的一些东西所形成的妄想。假如一个人真的去掉了人欲,真的只存一个纯纯的天理。那个时候他会如何生活,又如何对待工作呢?与之前不同,如果你是一个高中生,可能宿舍不是人际关系的重心。或者退一步说,可能宿舍与教室在社交方面的地位是对等的。可你一旦来到了高校,你就会发现宿舍在人际关系当中的重心地位不断提高,相比之下,大家同处在一间教室的时间大幅缩水。

过去同桌可能是一个比较重的情分,但岁月流逝,曾经在一起的同桌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其实在内心也已经彼此遗忘。曾经林南一说过自己平生的心愿,有一位长得特别好看的女生,作为同桌,有一位特别好看的女士作为老师,有一位长得特别好看的女人作为堂客。细论起来,这些事在历史上都是曾经发生过的,只是它太过于短暂。虽然短暂,却终身难忘。林南一相信自己,终究也会被忘记的,永远消失在这茫茫宇宙当中。有会归于无,生会归于死。经常有人把白昼比作生,把黑夜比作死,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白昼与黑夜是可以循环的,生死不能。

在清园第一个与林南一发生交接的人叫做阿奇,第二个是阿辉,第三个是新越。如此逐渐累积,林南一是一个在社交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不喜欢交朋友的人,就如前文曾经提到过的,他也希望像岛上的朱先生一样。有生之年去一百个有意思的地方,交一百个好朋友,读一百本好书。后来当他遇到晚辈,有心要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可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不要总想着对晚辈施加影响,允许在别人的记忆中没有你,这是一种修养。

林南一特别希望在生活中,哪怕是在虚拟世界里有可以一起讲学的朋友。但是非常遗憾,当他说出这些内容的时候,大多数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其实一些被认为是饱学之士的人也曾经讲过这门学说,但他们的理解与林南一的感受不同。的确阳明的学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从一开始就存在逻辑漏洞。而有些人之所以要这样讲,目的就是要站在程朱理学的角度否定阳明之学。比如有人说阳明之学是对儒学的反叛,难道程朱理学就是儒门正宗吗?若说对儒学的反叛,其实从一代儒宗陆贾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他恢复的不是周朝的礼制而是秦朝的礼制。汉儒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说白了就是放弃原来的儒学宗旨,而迎合了朝廷的需要。

他的这种迎合在先秦的儒家看来。是对古圣人的背叛,而在陆贾的眼里那些坚持古教条的人不过是一群腐儒。的确后来这些人就逐渐被淘汰了,而随着时间流逝,汉儒逐渐也衰落了。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随着门阀大族的形成,随着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不希望过那种特别拘谨的生活。于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奢侈。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非常的富贵,而且这种富贵肉眼可见能保障终身。这样的人太喜欢活着了,而死亡永远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迷恋玄学,希望通过修炼可以长生。

这个时候贵人们一个个宽袍大袖,装饰性很强,实用性很差,因为他们的生活起居都有仆人照料,就连走道儿一定都有人扶着。上流社会迷恋玄学,而底层社会迷恋佛学。当佛学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声势之后,就会向上扩散。根本上是因为底层的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于是相信了宣讲无常的佛学。冲破了儒学的枷锁,迎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但是从北宋末年开始,儒学开始抬头,逐渐的他又一次成为了主流,这一事件发生的关键就在于宋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做了比较大的变革。他们用主观解释客观,而陆王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合一,下回分解。

https://www.lusetxt.com/books/35457/35457968/241476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usetxt.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usetxt.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