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008 现代社会最害怕停止变化(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所以,张卓阳、周彤这些人,就是拥抱变化的人,就是那种,想跳出世俗藩篱的人。

很多人,其实不理解这种人,在他们的认知里,并没有对生命意义探索追求的动力。

这个周六,大家一整天,都在嘉娜和家明家里。

午饭后,张卓阳也安排好,出行的所有事情了,一群人继续,去后面花园的茶室喝茶。

主要是想等自在师父回来。

机会难得,想向自在师父请教一些问题。

这群人,都是有分辨能力的人,他们当然知道,要抓住缘分,向智者请教。

在等待中,大家开始谈话自由发挥。

凌聪问张卓阳:为什么古代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那么害怕科技?面对新事物,无论是器物还是思想、现象还是发明,古代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抵触?

张卓阳:他们害怕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

他们知道,技术可以带来财富,但是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何况在古代,技术也不是,决定财富的第一因素。

说到底,统治者他们的核心诉求,是稳定而非效率。

如果技术带来的,只是生产力提升,那么任何有脑子的统治者,都会张开双臂迎接它。

问题在于,技术必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影响分配,影响生产关系,影响阶层力量对比。

而且怎么影响,是难以预测的,这才是真正关键的事情。

技术意味着变化,而变化意味着风险。

太多例子了,罗马教廷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印刷机的新技术,得到了教会的支持,教会对传播,有着近乎本能的需求,这是教会愿意采用印刷机的原因。

拉丁文圣经、传单等印刷多少都不嫌多,除了这些,当时还有一种时髦的印刷品,为了给西斯廷礼拜堂,筹集建筑经费,天主教会大举兜售赎罪券,赎罪券卖的太多了,但还想卖的更多,于是赎罪券也加入了印刷清单。

然而,短短几年之后,事态已经不受控制了。因为印刷机里翻滚而出的,可不只有赎罪券,还有政治传单,所以这时候,教会才发现,自己被技术坑到了。

技术对所有人都有利,但是如果既得利益者的收获,比不上对手,那么对他们来说,技术就是有害的。亡羊补牢的教会,创造了一项新发明---出版审查,历史证明,它的生命力,将比印刷机更加顽强,但是,印刷机带来的后果,已经不可挽回了。

幸运的奥斯曼帝国,得以见证这件事的全过程,并且成功把火苗闷死在萌芽里。1492年,当流亡的犹太人,把印刷机带到土耳其时,***教士阶层,及时发布了禁令,在之后的200多年当中,整个帝国,都没有一本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或者土耳其文印刷的书。

土耳其的统治者愚蠢吗?并非如此,他们反而是太聪明了,他们维护了***教派的统一,笑看基督教的分裂。

18世纪之后,效率在这个世界上,竟然变得比稳定还重要,效率大于稳定,这种事情谁能预料到?

经济史学家,把古代世界叫做马尔萨斯事件,又称传统工资决定模型,指的是在人口原理,和贸易条件制约下,工人工资必然趋向生产工资,这个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存在任何可持续的指数增长,到处都是,残酷的存量竞争,与灵活博弈。

在古代世界,零星的技术创新,时有发生,但是任何增量,都会迅速被人口增长平移,结果就是,任何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都在温饱线上互动,所有国家的财富,都等于温饱线,等于人口数。

古代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是18世纪末的荷兰共和国,它的国民收入,也就等于温饱线的3.5倍。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如果想要超越荷兰,只要拥有它的四倍人口即可,完全不用想着提高人均。

而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温饱线的几十乃至几百倍,这就是根本差别。

因此,对于古代国家来说,持久稳定,比技术创新靠谱太多了,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基本面貌,从来没有变过。拉美西斯二世和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在巴勒斯坦的行进速度是差不多的。

拉美西斯约公元前1300年,穆罕默德约公元1800年,没怎么改变。

汉武帝和华盛顿,所统治国家的城镇化率,也是差不多的。

拉希德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农民生活水平是差不多的,用的也都是旱厕。

查士丁尼一世和苏莱曼一世,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人口是差不多的,所有人平均寿命都是35岁。

所以,如果有个唐朝人,穿越到了明朝,请大家不必为他担心,因为他很快能适应新生活。

古代人是真的不明白,技术有什么要紧的,古代社会的生活水平,不变是绝对的,变化是相对的,人口是主角,技术连台都上不了。

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技术是主角,人口是配角。

几乎所有古代人文明,都认为这个世界,处于某种停滞或循环当中,直到末日。

中国人看到王朝周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