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4章 好像亏了(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之前一直听说左伯是青州人,具体籍贯钟书也不清楚。

乍一知道其是东莱人,钟书就想起了那位以义、勇闻名的猛将兄大吏兹啦!而且东吴诸将中,钟书尤其喜欢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

但太史慈前半生的履历钟书记得不大清楚,光记得这位是东莱人,和孔融关系也挺好的,州内应该有些知名度,故而问起了左伯。

左伯一听太史慈的名儿,就点头说:“虽未见太史君人,亦闻其名也。”

“哦?”

钟书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同时身体侧了侧。

左伯就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太史慈少年时十分好学,及冠后被郡中征辟为奏曹史。这还不足以让太史慈在州中出名儿,但去年青州发生了一件事,太史慈之名才得以在青州播散开来。

彼时东莱太守与青州刺史就一事产生了矛盾,刺史就先派人往雒阳上奏,以普遍理性而论,先上奏的肯定占优势,因为雒阳方面可能看了单方面的奏表,当场就给出判决;所以东莱太守就急招使者,于是选上了年轻力壮便于弓马的太史慈了。

后来太史慈追上刺史上奏的吏员,并将奏章毁了,而后将州吏骗走,自己将郡里的奏章呈了上去。太史慈自知此事会得罪刺史:“彼已远走辽东避祸耳。”

钟书心道一声‘可惜’,又与左伯交谈了一会儿,才离开了学宫。

虽说钟书早发奏表,但是晋阳离雒阳更近,故而钟书的奏表和丁原的奏表,几乎就是一前一后到了雒阳。

嗯……倒是没发生如太史慈与青州吏之间的故事。

不过丁原也多了个心眼,除了给朝廷递奏表外,还给之前表奏其为并州刺史的何进写了封信,让这位皇帝的大舅哥帮忙说说话。

按照惯例,某甲表某乙为某官,那某乙就与某甲之间有了联系,如果某乙闯祸了,某甲可能会因为举荐的缘故受到罪责。

何进虽然缺了点政治头脑,但大将军当得久了,总比丁原这种粗人强,一看丁原来信,差点儿惊出了冷汗——你丁建阳是想闹哪样啊?要搞出什么事儿,别说你不好办,我这大将军恐怕都要受到连累。

无他,丁原写给何进的信就比写给朝廷的奏表要放得开的多了,信中满是对钟书的怨怼之言,诸如‘竖子可恶,某恨不能出兵击之’这类话。

正好这会儿袁绍过来拜谒,见到何进面色不大好,以为又是从宫中听到了宦官的消息,不由发问:“大将军何故面带不虞?”

“本初且看。”

何进是真的把袁绍当成心腹对待,当即就把丁原的信件递给袁绍看,毕竟这丁原,当时也是袁绍推荐的。

袁绍接过信一看,脸色也跟着变得不大对劲了:“彼与钟中山或有龃龉,大将军可作书为之解。”

何进刚要点头,忽然想起刚才袁绍说的是让他从中调解,而不是安抚丁原,并帮腔让钟书归还并州百姓,于是“咦”了一声又道:“本初是恐怕得罪钟中山,进而遭阉宦厌恶么?”

袁绍听罢,摇头笑了笑道:“彼等俱为爪牙,互搏恐伤彼此。”何进一听就懂啦——哦,原来本初你早已将那位钟中山笼络住了啊!只能说不愧是你啊,袁本初。

然后何进就凑近,悄声问袁绍,本初你和钟书啥时候联系上的。

“彼上任中山时,与王冀州颇有交通。”

何进一击掌,懂了,

彻底懂了:“我有本初,尽可高枕无忧矣!”于是作书往丁原处去和稀泥不提。

……

袁绍回至府中,又见何颙,不禁叹气道:“今天子荣宠钟书也甚,彼其为可谋事者乎?”

何颙笑了笑,反问一句:“今大将军倚重本初也甚,本初欲为大将军出谋者乎?”

袁绍恍然,就如他与何进的关系,何进倚重袁绍,是因为想笼络士人之心,更兼想让其出谋划策立何进之甥刘辩为太子,但袁绍心里可不光打这个算盘。俩人能凑到一块去,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宦官,绝对不是他袁绍竭力效忠于何进。

就如钟书之于天子——按王芬所说,钟书是知道他们的计划的,但钟书没有上报天子并且能活到现在就很能说明原因啦,这一位显然也不是尽心竭力为天子效忠的,要不然王芬还能活到现在?

见袁绍懂了,何颙继续说道:“便是王文祖事败,又有何妨呢?”言罢二人相视一笑。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能成更好,便是不能成,也能释放出这么一个讯息——天下有识之士渴思明主久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