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三百五十二章 斜击战术(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

祝平炎之前猜测到吴军用的是斜阵,但他没有证据,而通报史官后,史官甚至连斜阵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觉得吴军斜着冲上来也要称其为阵法,还什么斜阵,极为可笑,所以没有理会。

直到现在史官才明白什么是斜阵。

斜阵,或者说斜击战法,是最古老也最基础的步兵阵法,按说这个时代的人也应该知道才对,但联想到这些人对步兵的蔑视,不知道好像也很合理。

祝平炎当初用过最基础的斜阵,也就是将一侧的士兵调到另一侧,造成一边弱一边强的局面。

他当初虽然用了斜阵,但那是江湖对战,规模很小,一共就一个方阵,自然只能一同推进。

现在却是真正的战争,此处虽然只是小战场,吴军也有数千人,几十个方阵,以梯度推进,便能造成极大的交战时间差,让优势方可以尽快扩大战果,让劣势方可以坚持更长时间。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斜阵,实际上打的都是信息差。

兵法中所谓的虚实结合,其实没有那么玄妙,指的就是兵力部署的多寡,敌人不知道己方的虚实,所以会用同等的态度进攻,己方就是让虚的一面着重防守,拖时间就行,让实的那面猛攻,凭借人数优势击穿对方的阵型。

而一旦己方的兵力部署被敌方知道了,那敌方或以同样的斜阵应对,或以相反的斜阵攻击你的薄弱处,斜阵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当莒方战车选择从侧翼包抄时,吴军一改避战的态度,开始与莒军进行车战,就是不想让莒方看到吴军的兵力部署。

不过吴军还是有些嫩,做的太明显了,祝平炎都能轻易分辨虚实,与后世名将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结合完全不能比。

吴军的兵力有些少,也确实不容易伪装,祝平炎骑着马溜一圈,很轻易就能看出来进攻态势,若是数万人的大战,战线极长,主将只能通过传令兵获取战场信息,就更本无法准确得知交战时间,也就无法判断虚实……

想到这里,祝平炎悚然一惊,吴军既然会用斜击战法,怎么可能只在小战场用,大局上肯定也是如此,而右翼塞了一堆奴隶,明显不是攻击重点,所以攻击重点在左翼?

是莒军的左翼,还是说整个莒军都是被拖延的对象,真正的攻击重点在鲁军?虽然到现在也没传来什么消息,但以他的地位,有消息也传不到他这。

他只是有些担心,万一这一战输了,吴军大举围攻上来,他这三百人真如浮游一般毫无抵抗之力。

这或许就是小人物的无奈,我命由天不由我。

大战场他无法影响,即便是莒国的战局,他的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不过这些战场暂时也不会对他造成影响。

摆在他面前的是此处数千人的小战场战局,一旦左翼溃败,很快吴军就会合围过来,不过万幸的是,他在这场战争中还算有一定的影响力。

只要他能率先在右翼突破,就能帮助莒军建立优势。

由于三百人都成了老兵,而且有他的一系列政策,临阵脱逃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再有了,所以祝平炎决定把督战的禁军也加入战场。

禁军很多都还是一级,所以战斗力其实比戟兵还弱一些,不过装备都是一样的,总比对面要强。

而且莒军本来是人数优势,现在左侧竟然被包围了,说明吴军右侧其实很薄弱,他便冒险扩大锋线,又恢复了百人锋线的三行阵,包抄吴军边线。

祝军装备的长戟是双手武器,杀伤力很大,可以当枪刺,也可以作斧劈,但此时却发挥不出威力。

吴军在数米外投掷标枪,祝军就只能弃戟取盾防御,而吴军掷完标枪就持剑盾近身,此时已过了长戟的杀伤范围,而且也来不及换武器,祝军只能以盾戈应战,正面交战的部队一时间也难以取得优势。

而当祝军在侧翼包抄时,吴军也早有对策。

三行的纵深实在太过于薄弱,不需要太多军事能力,哪怕是久战的小兵都能想到,只要能拦腰将祝军击穿,那侧翼包抄的这部分反而会陷入包围。

祝平炎摆出这种阵型,是相信自家士兵的战斗力,但他没想到,吴军压根就不玩近战突破,侧翼为了防守祝军而摆出的五十人锋线,突然向一处集中投掷标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