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往事:新年新气象(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春里万物始萌动,可祭生命;

盛夏一碗梅子汤,碎冰碰壁叮咚响,便揽痴缠;

中秋亦中秋,愁字便拆两半,风鸣肃杀;

隆冬冰封山河万里,下藏新生。

如是大道循环一天又一天,如是一梦南柯梦里黄粱三两年。

过往云烟看沧海桑田,云卷云舒不过是昙花一现。

这是三年前,新年初始,一切有条不紊。

西亳的冬日很有特点,尤其是在冬末春初这个节骨眼上,处处让人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

日头不出的时候格外冷,冷到哈出的水汽在胡子上眨眼就结了细细冰碴。日头一出,哪怕是露出半个脸,便是暖洋洋,屋头上一坐,惬意的很。

京陲这座由军镇发展而来的小城,效仿京城起名的宣阳行,一条巷道,将二十几户人家一分南北。

只是这巷道忒也宽了一些,三四驾马车紧打紧的挨着并排而驰,目测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事实如此可不能真就如此行事,四驾马车并行依礼制是皇室特有的威仪,寻常人家可是僭越不得,这可是属于夷族的罪名。

巷弄宽又宽,不敢宽过朱雀街。

不只是针对于这一条各种直接抑或是间接的原因才能如此宽绰的“小”巷,也是针对京陲建城尺寸,不得不——自然也是必然——比京城小上那么一些。

是以才把京城朱雀大道做比较,俱都不可僭越。

不同于其他坊市之中,哪怕就算是京城里,各条巷道胡乱起名,路牌也都是糊弄着挂上一块板子权当做提醒,如这条不亚于主干道的巷道,巷头巷尾,各立一块半人多高的石碑,背面蝇头小字,介绍此巷那几段颇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正面书“杏花巷”三个擘窠大字,形体方正,圆转遒丽。

虽说本该如碑后那般详细,特意彰显出处便要有题跋或是落款的碑面,甚至连年代都没得,遑论是何人所书。

不过却也恰恰因得此,更能知是何人落笔。

赵明日,武建帝一朝凡外交书信,皆出自其手,字中有大气,行间有杀意,武建帝赞其为“国之重宝,凌跨一朝”。

此人家住京城,极善工笔,写得一手好大字,脾气性子却怪异得很,名声斐然也从不张扬不炫耀,从不做出鬻字赚钱的勾当,任凭多少人重金求字求画,这等致富的好手段,他却理都不理。

怪只怪这作为文人的自尊心作祟,只想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来不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

正因得这份清高风骨,五十多岁的年纪仍是孑然一身,说是家徒四壁有些过分,可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苦潦倒。此人又极其无赖,甚爱喝酒,没钱便去赊,赊的多了便去骗,骗店家说以字换酒换吃食,可到最后也无一兑现。整座京城大大小小的酒楼多多少少都有他的一笔账,有些精明店家还曾骗其写欠条,却也被其毫不留情的拒绝,并大庭广众之下怒斥店家不安好心。

再后来名声也是臭到一定程度,没有谁家会卖于他,他倒是更直接,改做了偷抢。算不得恃宠而骄,对于其而言,这便是人生快意——以至于最后都是官府碍于其身份为其结清大小账单。

据说其家中只有一床一被一毛笔,连张纸都没得,兴之所至沾水于墙上一挥而就,写得多了时间久了土墙哗哗掉皮。家住京城永平坊,坊里的耆长隔三差五的便要去他家里瞧瞧,生怕这位国宝级人物要么是饿死要么是冻死要么是被写字洇透的墙垮塌下来砸死。

除了那些被封禁于宫中的无人得见的墨宝,这位国之重宝所书流传于民间的字迹只有两幅七个字。

一幅便是这“杏花巷”。

另一幅,“凭嘴讨饭”。

新年大庆十七日,从除夕到十六,是大周一朝特有的风俗,这时里普天同庆,彰显天朝上国的无限威严,与太平。

只是如此歌舞升平的盛世,却也只是整座大周共同的喜庆,这一片欢腾掩映下,自是也有小家之中难念的糟心事。

自然是头夜里盘山之上,那一道打破靠山王府大宴的圣旨:值此欢喜日子,朕念靠山王膝下孙夜遐迩与十四皇子青梅竹马,何不择日选定良辰,两姓联姻,载明鸳谱,永结良缘。

盖的朱砂大印明晃晃,宽窄四寸,方方正正,圈箍着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早就于宫中得到消息,按照这爷孙三个提前商讨好的计划,所谓的抗旨抗婚爷孙反目气到靠山王将姐弟俩逐出家门的戏码一一上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