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25章 还原笔筒,循循善诱(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我是带孩子存心买的,你看这样,也不多便宜,五块,取个整。”

小哥这一天也没开张了,五块也不亏。

“行吧,那就五块吧。”

何雨柱连忙喊孙淑红,“媳妇,口袋里掏五块钱,我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呢。”

孙淑红隐约感觉何雨柱是不是有点捡便宜的手段在里面,还装模作样,气呼呼的说,“啥玩意需要五块钱的,你不知道五块钱能买四斤肉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就这一回,给孩子买笔筒写毛笔字呢。”孙淑红掏了一张工人炼钢铁的五块递给何雨柱,何雨柱接了递给练摊小哥,顺手把十五枚硬币扔进黄花梨笔筒,一手一个提了笔筒,起身,有说有笑的又看其他摊了。

晚上,干脆一家人去了陋室吃饭。何大清看见孙子孙女过来吃饭,那就是喜欢。大约是老了。

孙淑红边吃边问何雨柱,“哥,今天你捡到啥宝贝了?看你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估计就是有你喜欢的东西。”

何雨柱笑了笑,对着秋秋说,“秋秋,去把我包拿过来,然后那边温热的毛巾取一块来。”

秋秋拿了包,然后又递了温暖的小方巾给何雨柱。

何雨柱从包里取出那黄花梨笔筒,轻轻的倒出里面的铜钱扔包里,然后用温热的毛巾擦拭笔筒,慢慢的,细致的,不一会儿,黄花梨特有的纹理,颜色跃然眼前,尤其坐在旁边的何红叶,“哦哦,这是刚才那黒湫湫的玩意嘛?”

“孩子们,其实这东西不在于以后值,而是告诉你们,任何好的东西都需要珍惜和认真对待。这是一个笔筒,大约是清代晚期的,我没看错的话,大约一百多年前的物件,主人应该是一个金石专家,江苏人氏,叫吴大澂,三十几岁才考中进士,是一位很爱国的学者。我们今天不谈这个物件值不值钱。你们仨,尤其是秋秋你,现在在香江读书,因为啥知道吗?是因为你们有福气,生在了一个能让你们读书的时代,能吃饱,穿暖。

以前啊,社会的人是分阶层的,简单讲就是三六九等,你该种地就一直种地,改做工就一直做工,世世代代相传,直到隋代,大约1300多年前,开凿大运河的那位皇帝开始了科举制度,才有了一般人出人头地的可能。在明朝,江西的有一个县,叫吉水县,就出过一千多位进士。你们不要以为进士是很容易考的。历史上从隋朝开始到清代结束,一共也就16万多人,明朝清朝两代也就五万多一点,一个县出一千多,是不是很厉害。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五里三状元,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佳话现在依然传颂。为啥,传统,榜样,教养。”

“直到清朝开始,江浙读书人开始赶上,取状元的人排在前面。字写的好也是很重要的,江苏考生由于书写比较浙江考生更为工整,取状元人次超过浙江。所以今天看到这个笔筒,买下来,我希望你们仨也要学习好好学习写书法,不知道你们仨愿不愿意。”

何红叶有些意动,“爸,这个笔筒能不能送给我,我好好学习。”

“可以,不过你不能带去香江。在家里,这东西就是属于你,我先替你保管。它属于你。”

“行,我一定好好学习书法。”

“秋秋,我刚才说的榜样,你也要做到哦,吉水县一门三进士的故事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也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我记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