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07章 厦门之征(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满洲主力畏战、消极避战成了家常便饭。即使在福建面对衰落的郑氏势力,竟也是惨败连连。

满洲军的无能,深深震动了青年康熙,直到三藩乱平后,康熙仍心有余悸的感慨“幸赖天地祖宗之灵”,“倘若(三藩造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

也就是说,康熙自己都对怎么胜利的心中没底,将之归为天意,唯独明白一件事:清廷其实并无胜利把握。

郑成功一生为了狭隘的私利多次不顾抗清大局,但收复台湾毕竟使汉家衣冠在这个海外孤岛又延续了二十年。

他为抗清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即使在他逝世后,郑氏军队的战力仍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可是,这些局部的胜利,来得太晚,已无法挽回明亡清兴的大势。

单纯的战斗力,单纯的军事胜利,不能升华为政治优势,充其量就是给落日余晖抹上了一层亮色而已。

我们应该看清的是,满清入关以来,就牢牢把握住了政治优势始,这并不全是满清有多高明。而是汉人的新兴军事集团(大顺、大西、郑氏)政治素质的低劣。

相比于同是豺狼虎豹横行的五代十国,那些武夫政权虽野蛮残暴,却没有一个不懂得争取士绅阶层,联合他们的智慧。不过是倚重前朝腐朽士族还是吸收中下层儒生为新鲜养料的区别而已。

这说明它们对中国的政治文明模式有清析认识。可是看看明末,新兴的汉人军事集团连这一认识都欠缺。

失去士绅集团的合作,没有向上的能力,一有发展便到了尽头,不是被外人收拾掉,自己的内争也要把自己收拾掉。倒是做为异族的满人旁观者。

在关外就通过实践中华政体,磨练成熟,尽管它们在接受过程中野性未改,用刀箭在中华传统文明躯体上刻下了自己的痕迹,诸如剃发易服、文字狱、圈地、逃人法,但对于中华政治模式而言。

不过是表皮,实质未变。它确实激起许多人的反抗,带来了不小阻力,但满人毕竟争取到汉族儒士的合作。

不论是大顺大西郑成功还是满人,或者是明帝国,总之,它们的上限决定了中国在近代的曙光来临之时,还将继续在旧轨上惯性的走下去。随着天下大势已定。

满清根基已稳,凭借软实力与帝王厚黑术的熟练运用,汉族士人已经逐渐在心理上将尊孔崇儒的清朝接纳为一个正统王朝,并以为之效忠卖命来实现个人抱负。

随着岁月的流逝,多少成功的机会,多少抗争的闪光点终于被岁月深埋于尘埃之下。中国的古代史,终以被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告终,在异族统治的黑暗、痛苦、麻木纠结中,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