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14章 番外19(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其实不怪众人的反应会这么大,说起汉唐的使臣,尤其是汉使,即使是相隔着如此长的时光,后人提起其事迹依旧会觉得很难评说。

原因无他,实在是这些“先贤”的行事作风太过“勇猛”,简直彪得不像是文官。

如果非要他们找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汉朝的使臣,那非“搅屎棍”三字莫属。

汉朝发展到武帝时期,国力便已经相当强盛。

等到汉武帝派兵北伐,逐匈奴于漠北,汉庭对周边国家的威慑更是达到了顶峰。

按理说,有如此强大的后盾,这个时期的汉朝使臣出使外国无论到哪都只有被人奉为上宾,好好供着的份。

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

根据史料记载,汉武之后,周边常有小国不服王化,行狂悖之事,挑衅上国威严,袭杀大汉使臣。

迫使颜面受损、痛失爱卿的汉皇不得不出兵征讨不臣,为自家老实本分、兢兢业业出使却无辜客死异乡的忠良臣子讨个公道。

至于那些小国所说,是他们大汉的使臣不做人在先。

不仅在对方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还敢敲碎人家的国宝,斥责别人的国君,斩杀别人的贵族,以及……

私通人家的太后(?)

不听,不听,他们不听!

这些蛮夷小国果然该死,谋害了他们大汉的使节不算,居然还敢在事后泼脏水。

满口胡言乱语,污蔑大汉忠臣的身后清名!

良心简直大大的坏!

很好,出兵的理由更充足了!

这操作......

不得不说,真的很好、很强大!

反正他们这些后人每看一次都觉得心态炸裂。

像这样的事情,纵观整个汉唐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两次。

例如:

汉昭帝元凤年间,汉使傅介子以“楼兰王曾经给匈奴做过间谍,并斩杀过三名汉使”为由,只身带两名随从,斩杀楼兰王,并将其头颅送回汉朝请赏。

事后,傅介子不仅凭此功劳获封义阳侯,还被诏帝下旨称赞“以直报怨,不烦师众”。

又有大名鼎鼎的班超班定远,在别国领土上就敢以少胜多斩杀第三国使者。

过后不仅全身而退,还在其后的三十一年时间里,使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在西域大展宏图,凭借一己之力降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

还有不费汉朝一兵一马就消灭了匈奴三分之一人马的常惠、出使大宛攻灭莎车的冯奉世,出使朝鲜的涉何,出使南越的安国少季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出使罽宾国,借王子出兵斩杀反复无常的国王,一举让汉朝将官印和封号首次封给万里之外的印度北部希腊国家,可惜却没能留下名字的使节。

纵观整个大汉,像这样做出偌大事情,却没能留下姓名的汉使不在少数。

与之相比,唐朝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功绩似乎都显得稀疏平常了起来。

听到天幕突然提起汉唐旧事,让大宋的众人都不禁生出股不好的预感来。

【仿佛血脉觉醒,在宋仁宗之后,大宋也涌现出了无数这样“战狼”式的外交官。】

不好的预感更加强烈了。

【与他们的宋初前辈不同,这些人辅一上岗便开始展现出年轻人整顿职场的能力。

他们从不会去谴责、去声明什么,更不懂什么叫赐岁币、认兄弟。

他们只认准了一件事,那就是“敢辱我强宋者,虽远必诛”;

对于这些仁宗朝后期才成长起来的外交官来说,打嘴仗远没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来得实在,反正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