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35章 大汉新朝,人事巨变(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一周后,洛阳城中刘信登基大典如期举办,来到大汉十二个年头,刘信终于坐上了大汉至高位。

想当年,刘宏命刘信协助征讨韩遂叛军,刘信向刘宏提出请求,让荀攸做自己的随军参事。

那时候荀攸早就关注刘信多时,慢慢的从关注转变为研究,这一研究不要紧,再也无法自拔,自此跟随了刘信。

随后他说动贾诩和阎忠,连翻数次向刘信劝进,至今已过七八年。

为了拒绝荀攸和贾诩,刘信留下一句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刘信也确实按照这一原则,稳拿稳的走到了这一步。

现在的燕国粮食充盈,军力强盛,百姓富足,如今的大汉不会再像十年前那般,饥民遍地,易子而食。

如果张角之流再想鼓动民众,施行他那套符水救人的把戏来笼络民心,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这就是刘信“缓称王”带来的好处。

这样的王朝才会稳定,才会长治久安。

现在的刘信不再被称为殿下,而是被称为陛下,刘信的自称也由“孤”改为“朕”。

新朝新气象,按照燕国内阁各部五年改选的制度,大汉中枢系统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内阁首辅一位没出意外,不负众望由程昱连任。

程昱是最早跟随刘信的文臣之一,对刘信的起步和燕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帮助,第一任内阁班子在他的带领下,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尤其是在刘信不在朝的情况下,做出了许多次无比英明的决断,才有了燕国盛世景象。

贾诩和陈珪由于年事已高,功成名就,退出竞选。

陈珪已经七十多了,刘信同意他告老还乡,回到徐州过他闲云野鹤的日子去了。

而贾诩才六十,虽然退出了内阁,但刘信知道这老家伙可是相当能活,而且刘信也时常让华医堂给这些老臣检查身体,并提醒他们时常锻炼身体,现在的贾诩身体依旧龙精虎猛。

最重要的是,刘信对这老家伙可谓是拿捏的很准,算无遗策,经达权变,明得失,懂进退,尤其是非常看重自己的身家性命。

贾诩也是最早跟随刘信的几位谋士之一,刘信对他非常放心,因此不想让他早早辞官养老,便将自己手中的王牌暗卫组织天眼交于贾诩管理。

一是因为现在的天眼组织可谓是极其庞大,不仅覆盖了大汉的各个角落,还遍布大仲王朝以及远在中亚的康州。

刘信现在贵为天子,日理万机,没有更多时间来处理天眼的一些事情,让贾诩这个心腹谋士来接管在合适不过。

再就是贾诩的儿子贾穆已经奉刘信的秘密命令前往贵霜布局,这件事保密级别非常高,知道的人非常少,由思维缜密的贾诩来掌管,既能将此次任务做到更完美,又能更好的保全中亚天眼人员的人身安全。

但是,刘信可不是圣母,他知道天眼最主要的目的是打探情报,即便出了什么问题,起码对大汉的国祚影响并不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