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9章 殿试与修路(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又过两日。

苏宁还慢悠悠的行在路上。

而另一边的京都,正准备着殿试。

殿试倒是无须担心,就算才疏学浅,比不过别人也无妨,他们已经通过会试,已经成为贡士,而会试无法通过,恐怕就要面临罢落的境地。

一旦闯入殿试,无论好坏,皆有名次排名,无非就是高低不同罢了。

殿试监考人员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还是由着内外一批重臣辅佐评阅试卷,而殿试也是只考策问一场,成绩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合成三鼎甲,其余则被泛称为进士。

今年的殿试题目唐文江和翰林院商量许久,最后还是以如何安定边疆,如何治理各州府为题。

到了如此高规格的考试,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官做的,只是殿试的名次,决定能不能一飞冲天,直上云霄。

倘若真中了前三甲,可直接入朝中工作。策论这方面,万一考到自己擅长的,也说不准灵光一闪,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千言,说不定就中了呢?

唐文江并没有亲至考场,只是朝中重臣代为监考。

考生入场,拿到题目后。他们在一个一个隔间内,有些考生思考的正深,久久不曾提笔;有些考生则展露微笑,蹭蹭下笔如有神助;有些则是写了又改,用掉了不少纸。

这也得益于苏宁的纸,卖到京城,低价且好用,受到疯狂的追求。

而何荣光只浅浅的思索一番,便洋洋洒洒写下,从右边向左边,一排接着一排,字体精美,言之灼灼,有理有据,观点新颖。

一段时间后,他终是写完,收起笔来,犹如一气呵成一般,未曾有一字错误。

那答卷看上去更像是一副写满文字的画卷,如果不出意外,这份考卷应当是最为优秀的,那些评阅人看到应该是非常满意。

字好、工整、美观,像精心雕饰的画卷一般,其中提出的治国之言,更是说的透彻,且安定四夷的思想也是大创新,足够让人眼前一新。

夜色如期而至,殿试已近尾声。

对于胸有成竹之士,就是等待结果,等待好消息的时间。此时何荣光沐浴着夏夜晚风,开开心心的去往住处,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迎着晚风对着月,心中十分畅快,不由想到:“父亲,儿的理想,何家的荣光终于要再度重燃!”

同一个京都,参与殿试们的贡士们心情各有不同,不过木已成舟,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再后悔也于事无补。

常家已经摆好宴席,庆祝自家孩子高中进士,并向着另几家显摆。

不管是豪门还是寒门,能进入并参与殿试,考上进士,那都是千年荫得,祖上保佑的结果,是值得开心的。

进士排名,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

苏宁仍在另一边晃晃悠悠的行进着,脑袋里不知道在想着挣钱大业。

天气渐渐炎热,做什么赚钱呢?

.........

殿试结束第二日,重臣齐聚一堂,与皇帝共同阅卷。

那唐文江的眉间,看起来算是英武,年轻时一定锐气十足,不过在时间的摧残下,他确实是老了,远远不及当年。在经历过太子失踪甚至丧生一事后,让他备受打击,他更瘦了,变得更显风霜。

甚至更加独断专行起来。

突然有个双鬓雪白的老头大笑着说道:“此乃大才,陛下最近不是忧愁夏日北境之战,该如何处理那些蛮夷呢?这篇策论就非常之好!能够快速缓解战后的损失与压力,使得我方能够快速破除那时的不堪之局。”

说完便有大臣拿过去给唐文江看了,确实新颖,也确实极高,极其巧妙,并且非常值得去使用,看后有一种豁然顿开的感觉。

唐文江对着面前那白发老头疑惑问道:“文师,此举可行否?风险收益安能平衡?会不会太过冒进!”

文晟是三朝元老,更是唐文江的老师。他的年岁之大,早已经过了退休时刻。他那满头白发,足以彰显他的丰富阅历与经验,他精神烁烁,浑身精气神十足。

文晟笑着回道:“像对这些蛮夷之地的态度,古往今来都是“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或是“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更有甚者是“谨守祖业,不取域外之地的思想”。”

“但总的来说,这些思想就是—攘外必现安内,治理好中原地区,周围的小国也就信服了。”

“而何荣光的这篇辩论就提到,面对大国要保持贸易来往,打造出垄断的产业,推出庆国独有之物,让其离不开这个,通过经济贸易慢慢控制住命脉所在,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

“这是对于大国,对于小国也同样适用,甚至是效果更佳。特别是琉璃、珍馐、美酒或是一些新奇的物件,以此建立贸易关系,换取牛羊等牲畜。”

“至于那些好东西,现在不正如雨后春笋一样再持续不断的冒出来吗?”

“掌握这些东西,就足以牵动着他国的经济命脉,使其乐享其中,安于其中而浑然不知!”文晟扶着胡子感慨道。

“何荣光的这份见解的确独特,我们不妨一试!”其余众臣纷纷表露道。

除此之外,何荣光其他的一系列建议也让众人惊叹。他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治理边关时,要宣传儒家文化,更要设立地方吐司,更是要以地方而制地方,收买一部分人,让他们一个唱黄脸,一个唱白脸,届时中原人出来救场,使其对本土官员信任度降低,并使得大部分人信任中央调任官员。

关于宣传儒家文化方面,没人愿意去怎么办这一点,何荣光也提出很好的建议,只要举人在那地,待够三年且地方官员考察觉得效绩很好,就授予进士出身。

此外就是关于治理地区的一些策论,洋洋洒洒,用语流畅,不攻辞藻。却蕴含至深大道,当授第一,状元出身。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