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5章 东林书院(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兄弟二人见莘莘学子如此虔诚相请,也不好推辞,便三天两头地出门讲学。父亲见兄弟二人日日奔波着四处传授学问,很是辛苦,便提议说:“我看咱们不如办个学堂,招一些愿意学习、热衷功名的学生,也省得你们和学生都跑来跑去的。”

兄弟二人一想,这倒是个好主意。这样,既免了劳碌之苦,又使学生们有了比较稳定的学习场所,效果会更好。大家商议了一下,就着手准备。

宪成把那些有钱的乡绅们请来,请他们捐资助学。谁知,那些乡绅们一听,竟然两眼放光,赞许地说:“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多少学子求学无门,四处跑着赶去学习。今天你们的提议甚好,百姓会感激你们一片诚心的!”

乡绅们当场就捐了不少钱。接着,他们又联名上书县衙,请求支持办学。县令也是科班出身,懂得教育的重要,也非常支持。于是,就以无锡县衙的名义贴了告示,号召有钱人捐资助学。不久,筹款成功,就办起了“成龙学堂”和“飞鹏学堂”。

时间一长,顾宪成的名字在江南一带播扬于世,几乎是妇孺皆知。除了讲学、授课之外,弟兄二人各种社会交往也多了起来。

那些被罢免、辞职赋闲在家的官吏,那些虽在任上但同朝廷有抵触情绪的官员,甚至告老还乡的致仕官吏和当地有见识的乡绅们,都不辞辛劳,往往从几十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赶来,同兄弟二人切磋学问,纵论国事。那真个是门庭若市车马喧,滔滔谈论天下事。

顾宪成的学问底蕴深厚,观点新颖,常常是目光深邃,鞭辟入里,具有真知灼见,听者无不颌首称颂。

几年过去,顾宪成和顾允成兄弟二人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教的学生,有的中了举人,有的中了进士,都被朝廷授了官,常常乘了轿,体体面面来看望老师。宪成和允成每当此时,内心便感到满足和充实。便对仕途之路看得越发淡漠。

一日,无锡名士高攀龙拜会了顾宪成。原来,高攀龙也在那次清洗正直官吏中被罢了官。时隔不久,朝中许多官员要求重用他。于是他又被任命为苏州巡抚。

二人见了面,自然是久别重逢,十分亲热。二人彻夜长谈,抵足而眠。叙谈了两天,高攀龙因公务在身,不便久留,就分手了。因他初来此地任职,情况不熟,从宪成家出来后,他就到当地体察民情。

走到一地,但见茂林佳卉掩映着一处高大的院落。四周浓荫蔽日,小桥流水。院中的建筑气势恢宏,格调高雅,然年久失修,已经颓危破败。经打听,方知是宋代名士杨时(字龟山)讲学的书院。真个是一处鸟语花香的清静雅致之所!顾宪成平生好学,早有寻个地方办书院的想法。想经常把情投意合的士人朋友们请来,谈天说地,溯古论今,岂不更是趣味无穷!如果选在这儿,宪成一定赞同。

高攀龙喜出望外,便命衙役们打轿直奔顾宪成家。当时,顾宪成偶感风寒,卧病在床。其弟允成接待了高攀龙。

“高巡抚公务繁忙,又专程前来,莫非是有要事相商?”允成问道。

高攀龙喜形于色地说:“宪成早给我说过,让我为他找一处幽静之所建个书院,朋友们没事了在一起切磋学问。只因我琐事缠身,不能如愿。今天我找到了一处绝妙的地方,你不妨跟我去看一下,如果合适,就在那儿建。你看好不好?”

允成高兴地说:“如此甚好。我须将此事告知家兄。”

顾宪成这几天身体不好,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听允成小声一说,顿觉神清气爽,病也好了一大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