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58章 儒的区别(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孔丘的那一套不适合列国是很多诸侯以及重臣一再强调的事情,导致孔丘在鲁国失去官职并被驱赶之后,四处游历并且求官没有所获。

那么,孔丘提出的理念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追求礼制。

其实追求“礼制”并没有什么错,周旦就是用“礼制”来治国,周王室被治理得很好,并且着作《周礼》来成为管理众分封国的典范。

可以将《周礼》视为最早的“依法治国”,原因是《周礼》里面对什么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罗列了很详细的限制,只不过是用“束之以礼”的方式进行规范。

事实上,孔丘最为崇拜的人便是周公旦,并且视为偶像和圣人。

然而,孔丘所追求的“礼制”跟周公还是存在不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孔丘的追求很多属于“天方夜谭”的级别,说难听点就是不切实际,属于永远不可能达成的理想。

到了春秋晚期阶段,各诸侯已经能够感觉到来自外部的压力,无比迫切地想要解决,他们想要的是能够强国或强军的人才。

孔丘肯定懂得强国的知识,要命的是没有实施的空间。

在强军方面?或许孔丘就一窍不通了。

不懂强军?尤其孔丘没有纳赋的履历,讲实话就是显得极为不贵族。

在春秋时代,没有纳赋的经历,真的显得相当致命,一张嘴巴再能说得天花乱坠,任何一点相关战绩都没有,在这个“军”和“政”不分家的时代,不会有君王去真正产生信重。

对孔丘还有一个更要命的地方,鲁定公任用孔丘当鲁国的司寇,结果孔丘只做了本职工作一年不到的时间,后面去专门参与政斗,并且还给斗输了。

司寇是干嘛的?负责治安的一个官职。

没有看清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本质,头铁地莽了上去。

害得效忠的君主最后一点点权威都丢失,乃至于连尊严都被丧尽。

敢问,哪位君主愿意接受这么一位有不切实际理想,看不清双方的实力差距,头铁到能把君主害死,等等有负面功能的人?

楚君轸确实想过要邀请孔丘到楚国为官。

楚国令尹子西在调查孔丘的背景以及人生履历之后,找到楚君轸进行一系列的阐述,最终楚君轸一再权衡没有派人去邀请孔丘到楚国为官。

孔丘不请自来,到楚侯之后找了个地方栖息,或许是在等待楚君轸得知自己在楚地进行邀请,等来等去没有等来楚君轸的邀请,搞起主业进行宣讲。

楚国令尹子西认为孔丘不适合在楚国当官,不等于全盘否定孔丘的学问,不止劝阻了去找孔丘麻烦的人,还给孔丘的宣讲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就这么说吧,孔丘不是楚人,在楚国没有产业,楚国不像陈国、蔡国可以任由外来人随意开荒,以为光靠门徒中的楚人进行供养,以这些门徒落魄到需要千里求学的现实,真的能够长期养着几百上千不事生产的人吗?

楚国令尹子西给予他们创造的便利,不用讲其它什么,仅仅允许孔丘以及门徒开荒这一条,其实就已经够了。

这些是端木赐等门徒暂时所不知道的事情,后面仲由、公西赤、叔仲武等为智氏效力的人找到智宵进行请求,也就是想派人送一些物资去给老师以及师兄弟,知情的智宵给予了告知。

“今次亦有楚人到‘任’观礼,届时你等可寻之询问。”智宵又给了一个确切的消息。

仲由率先行礼,道:“谢宗子告知!”

其余门徒自然也行礼道谢。

在尊师重道方面,一众门徒被教导得很好。

如果不是那样,有弟子的老师不少,怎么不见某老师进行游历时有那么多弟子马前鞍后,别说在被围困时弟子宁愿自己饿死都不肯老师饿一顿了。

智宵又比较感概地说道:“经此一事,孔门之儒在楚地亦有流传,于你等而言乃是大喜之事。”

不是假话。

楚国称王之后,儒学在楚地渐渐进入消亡状态,后面流传下去的儒学,便是孔丘等人这一次去楚地创造的成绩之一,为后来楚国重新融合进入诸夏文明做了不少贡献。

中原的其余列国?当然也有“儒”的存在,只不过是周公之儒,不是孔丘之儒。

还有一个事实,后面的儒生也不全是孔丘的徒子徒孙,哪怕是孔丘的徒子徒孙也分了很多的派别,到西汉时期的“古”与“今”之儒,董仲舒就是属于“今儒”的那一派,细分叫“公羊之儒”,成功地将儒学打扮成美人敬献给了汉武帝,才有了儒家的全面崛起。

另外的一个事实就是,汉武帝干了“独尊儒术”的事情,只是并未大肆任用儒生为官,朝堂之上“众正盈朝”是到汉元帝期间,结果汉元帝被坑得不要不要的。

从上古到汉宣帝期间,或许有儒生做官,真正的事实是“百家齐放”的状态。

汉宣帝死前就明明白白说了“乱我家者,太子也”这一句话,原因是汉元帝被儒生洗脑到脑子坏了。最后证明汉宣帝没有说错。

那么,智宵排斥儒生吗?讲实话就是掌权者完全排斥一个学派这种事情,属于是脑子不清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