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章 初夏(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端午节外婆家的午饭非常丰盛,喝酒吃饭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今年的风调雨顺,所以抢收抢种都非常及时,前些年,相比这芒种节,很多地方还在栽秧栽种,可好芒种节前基本上摘完了,除非很多高山的地方,还有一小部分没有栽完,还在等待时机,有句俗话叫做芒种芒芒栽,芒种节前后也就是这样的好时节,根据老天下雨的情况而定,如果风调雨顺,就可以提前把它搞完,就没有必要延后时间。是山上的扫地,还有很多还在搞,哦,要比红薯重要一点,红薯是旱地,水稻必须等雨水,只要雨水一充足,就要先把水稻搞完,最后抽时间再去栽红苕。

外婆家过节,他们是一家一天,外公第一天,二公公第二天,三公公第三天,都是全家一起到。这样他们的家庭非常团结和睦,从来不分彼此,外面的人也很多向他们学习,给旁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是旁人们学习的榜样。端午节上午休息,下午继续干活,那午饭外公舅舅他们又去生产队干活,把红苕地的地块处理一下,这几天他们栽完秧,但是红薯还没有栽完, 等待时机再栽红薯。他们生产队的人吃完饭,下午都去地里干活,见了面打打招呼,聊聊天,说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喝的什么,今天的节过的怎么样?来了多少客人,坐了几桌,大家对这些问题都非常兴奋和好奇。这些话题好像也不是什么正经话题?但普通老百姓也离不开这些话题,这是一年四季都会谈到的话题。吃喝拉撒柴米油盐,这就是普通百姓的日子,也是最接地气的话题。大家在地里干活,边干活边聊天,有时候还讲讲笑话,当然,这与工厂上班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土地上干活这个自由程度就好多了,一般的情况是把这块土地今天下午干完就可以了。要在农时之内完成了栽种就非常好了,不误农时,这是种庄稼的最基本的底线。

初夏时节,气温非常舒适,不高不低,人们一边打理土地,一边清理地边的野草,把那些没有用的灌木丛全部砍掉,以免遮挡阳光,丘陵地带的土地就是这个特点,山中有地,地边有山,为了庄稼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些灌木丛,有价值的大树一般不会清除,如果杂草不及时清理,就会长向地中间影响庄稼地的产量,当农民之所以辛苦,就是与这些自然界的一些没用的东西作斗争。该留的留,该清除的清除,使地块与林地之间得到最大的优化。除的杂草还可以背回家当柴火做燃料,所以大家也借助这个机会就多搞一些杂草树枝,一并带回家准备一些燃料,管理人员也不好说闲话。杂草杂木,树根全部从地中间清除,这样就可以少与庄稼争夺肥料。是的,杂草之类的全是人工物理清除,没有除草剂之说,农村根本没有听说过。多年以后,终于有了除草剂,那事后面再表。

大家整理了一下午的土块儿地,主要是炮烧香还是准备摘红薯,因为这里播种玉米的话,水源条件不是很好,挑水浇水非常困难,栽红薯就方便多了,红薯耐旱。种庄稼也是因地制宜,不是一概而论。

大舅舅在生产队的加工房做事,面条加工店,这是他们生产队的一大特色,打米房有面条加工房,比其他村先进一点。外公这个生产队比其他生产队也相对富足一点。至少他们有一点赚钱的意识,或多或少有一点生意头脑,当然,这与他们生产队的队长的管理能力有关。舅舅他们做面条生意,面条加工,面条兑换小麦,也为生产队赚了不少的收入。他们组织社员调整面条,去附近的场镇调换买卖交换做各种差异化的生意,他们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别看是一个小小的加工坊,可是他们的收入还真不少,相当于生产队20%的收入,生产队100多号人,而加工坊就三个人,他们相当有商业头脑。

晚上还是在外公家吃饭?伙食当然不差,外婆做饭的手艺附近都是很出名的。一般的大厨也没有几个能超过她。

吃完晚饭,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今天是初五,一弯新月缓缓升起来了。一边听音乐聊天,音乐是用三用唱机放的唱片,“洪湖水呀,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这首歌非常优美,也非常好听,基本人人会唱个个能唱,家喻户晓是当时的经典歌曲。用三用唱机播放整个曾家沟都能听见这优美的声音。还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智斗等唱片,大家玩得也挺开心晚上九点大家都才休息。不能玩得太晚,因为第二天还要下地干活。

第二天早晨是在二公公家吃早餐,早餐也是按过节的正餐举行的,川北人有个习惯,早餐不是随随便便吃一点包子,稀饭,豆浆,油条,这餐跟午餐,晚餐一样。只是有时候自己方便的时候就搞一点包子稀饭,豆浆油条,但正规的吃法是不这样吃的,特别是有客人的时候,都是大鱼大肉也喝酒,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早餐大都有改进,现在早晨就是稀饭面条,馒头之类,以前绝对不是这样吃早餐的,肯定是有鱼有肉,有酒的。这是五十年前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简一的方式大不一样!

早餐后二公公去学校教书了,三公公去水库上班了。其他的该上学的上学,该去生产队干活的干活。爸爸妈妈是客人,又陪着大松和大松的弟弟在家里玩,帮外公外婆做一些家务事。做完了家务事又带着大松去武棚乡街上走一走,武棚公社一个小镇,当时还不很长,但是供销社,邮政所,农机站,学校,卫生院,公社政府大院,酒厂样样俱全。也是当地的政治文化进击的中心,本乡大约一万一千人。来到武棚当然要了解武棚,大松爸爸也喜欢研究一些风土人情,喜欢问当地的一些老年人,了解当地过去的一些历史。

武棚的来历,武棚,武棚肯定与武术有关。

因为清代的仪陇的武举人饶解元就住在武鹏乡曾家沟村,离外公家不到500米仪陇武举人|清代饶解元的传奇一生

什么是解元?

明清的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饶解元,本名饶承元,又名饶承家,客家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岁)二月二十二日,卒于嘉庆(丙子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时,享年54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