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清溪(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清溪庄是永安县数不清的乡镇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世代几姓杂居。

姓氏不多,比较集中,一共就五个,从人数多寡排序,大概是:何、赵、顾、李、孙。招女婿上门的那家不计,即使算上,也是归化进五姓里了。

何姓是清溪庄的大姓,家族人多势众,且正值青壮盛年的劳力数量颇具规模,在当地也很成了一些气候。

赵姓的人虽然也不少,但壮劳力的规模程度却不能与何家相抗衡,且赵家同宗之间并不团结,各怀心思。

而顾姓,从人数上来说,倒也还算可以。奈何和赵家一样,同宗之间并不团结。

除此之外,顾姓的这支同那支,彼此之间,关系较远,人财差异大,高矮胖瘦、聋子罗锅,甚至不孕不育者也很多,属于典型的良莠不齐。虽说更多是安分守己、良善之辈,奈何实力实在不济。

也因此,不会让其他几姓,感觉到什么威胁。反而,还常常会出现,人善被人欺。

至于李姓人家,人丁单薄,男孩很稀少,姑娘有很多。最是不喜强出头,不愿惹是非,只图安稳过活足以。

而孙姓,在清溪庄属于门户小、户头少的,但祖上有一辈辈家传下来的看病的技能。在庄上开了诊所,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除了有跟自家长辈学医行诊的接班人,留守在家族里,承接诊所,并持续拓展,孙家其他的人都努力在走往外发展的路线。

后来,孙家的诊所由小变大,由赤脚医生变正规军,以至于在方圆几十里很是知名,颇具规模,那就是后话了。

因为,几乎人人都会生病,人人都离不开医生,也因此,孙姓人家虽然人数很少,但很得乡乡邻邻的几分尊重和客气。

比如像顾陈年这种,打小身体不好,曾经一度,咳嗽都快咳成百日咳的人。然后隔三差五的,夜间可能还会发烧,需要临时去挂水。

孙家对她来说,可就真是太重要的存在了。

十岁以后的顾陈年,甚少生病,偶尔有点不舒服,也是扛扛就过去了。故而,大一点后的顾陈年,就很少再去麻烦孙家了。

但偶尔的,剁肉剁断了指甲,被别人撞倒摔伤了胳膊,也是防不胜防的事。流血最多的一次,是她光着脚去井边洗菜,没注意踩到了妹妹顾陈月摔碎的酒瓶带尖的底。

那一回,她的左脚大拇指都快被刺穿切断了,血流如注,顾母也是急的不行。情急之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就近处理。

最后,也是孙家帮她缝合了那快被切断的大脚趾。虽然没有麻药,但随便招呼几个附近干活的大姑二婶,过来帮忙摁住顾陈年的四肢让她无法动弹,还是很方便的。

就那么强行缝合,然后一周后拆线,也是妥妥的。

至于后来,只要阴天下雨,缝合处就隐隐发痒,那也是没办法的后遗症了。

找孙家打针挂水的人很多,问询拿药的更不胜枚举。

学医,看来也真挺好的。即使,在乡下。

这几个姓氏的家族,不知道都是从哪一辈人开始迁徙过来的。陆续定居下来后,就此安稳,不再挪窝。

然后,在这个树绿水清、草木茂盛的地方,几个姓氏开始了一轮又一轮,长长久久的繁衍生息。

哪怕,这里除了清绿,便只剩贫瘠。但只要能容身,人们就愿意挥洒血汗和泪水,去换取一些绵延和几许展颜。

所谓安身立命,乡人的需求,不过如此。

一直都只是最原始的朴素简单,活着,而已。

然后,再看怎样,能够活得更好一些。

经过几代人的沉淀和交融,以及相互通婚,清溪庄、清渠乡,再到清河镇,然后延伸到其他永安县更远的一些地方,不用六个人大概就能绕个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