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702 盐祸(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可是到了他的儿孙手里,这件事就没人乐意去做了。为啥呢,因为祖训里说了不让加税。既然不让加税,那知道人口增长多少又有啥意义呢。

朝臣们更不愿意查了,因为人口多了,税赋就要多,可朝廷不让加税,谁收的税多谁就是盘剥人民,光挨骂了得不到一点好处。

另外人口普查是个十分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作,还会牵扯到田亩分配、卫所逃兵、劳役轻重和税赋等一系列问题,一旦查清楚了就会让官僚资本和既得利益集团受到很大损失。

所以从皇帝到朝臣都没有花大力气查清楚的需求,或者说根本查不清,阻力太大。秉承着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洪涛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登基的,正好赶上黄册更新。可上台之初千头万绪,连朝堂内部都摆不平,根本没能力做全国性的普查。

到了景阳十年(1614),朝堂内部基本摆平了,有能力进行人口普查了,命令一下,搞了小两年,才发现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官员还是抱着老观念,根本不把人口普查当回事,胡乱报个数字上去敷衍了事。

这可能就是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光把中央官员搞定,只能把控住国家的大发展方向,想完善细节,就离不开对整个官场配合。否则方向走对了,也不见得就可以有好结果。

景阳十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是1.1亿,准确肯定是谈不上,以多地的普查结果推测,实际人口数量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那好,就拿1.1亿人口为准,去分4.8亿斤的食盐产量,就会得出4.4斤的平均值。这只是理想数字,不包含各种损耗,实际数值肯定要更低些。

4.4斤的每人每年平均值够不够用呢?继续用数字说话。明代的斤是590多克,一顿乘除之后,就得出了大明百姓每人每天的食盐消耗量,为7.1克。

看到这个数字,后世的很多人马上就会惊呼,哎呀,原来古人就懂得少盐养生啊,我们又遥遥领先啦!

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大明百姓肚子里没那么多油水,也没有各种机械辅助,每天就算啥也不干,光行走路程就要甩后世人几条街,重体力劳动很普遍,所以食盐的摄入量很高。

并且除了人要摄入食盐之外,牲口也得定期补充食盐,再加上古代提纯工艺不够,食盐里面的杂质含量比较多,综合算起来,把7.1克乘3恐怕都不太够用。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官府控制的食盐供应量连全国需求量的一半都达不到,那剩下差额是谁给补上的呢?答案也很简单,私盐贩子。

盐是朝廷禁榷商品,也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什么私盐产业的规模如此之大,难不成满朝文武都是瞎子、聋子,连带着皇帝也是笨蛋,不知道下旨取缔?

官员们肯定不瞎不聋,皇帝也肯定不笨,但他们都管不了。因为私盐产业的主要经营者就是官员,而皇帝无法与全体官员为敌。为了维持统治,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任凭这些人从国家和民众身上两头吸血。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