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85章 丝绸之路话余波(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看看,大隋自立国以来的丝绸之路战略。

为什么先后发动三大战役五十一小战?

为什么不死不休地打得突厥东西分裂、内部纷争不断?

为什么打残突厥之后,还要消灭吐谷浑?

为什么长孙晟、裴矩等人,要持之以恒地行“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

为什么要在张掖、马邑两个互市的基础上,还要一年一度,在国都洛阳、大兴、边城张掖大搞“人傻钱多“的万国博览会?

……

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被粟特人严重控制的丝路各国内政、外交、贸易格局!

保护大隋的商路、财政和边境安全。

因为粟末人太贪婪了!

他们鼓动当政者,对过往商旅课以重税!

胡商,隋商,无一例外。

胡商畏于突厥之威,不敢怒不敢言。

隋商虽然敢怒也敢言,但没有强大的国家军力做背书,也只能认倒霉。

就这样,突厥独霸丝绸之路要道,多谋厚利,实力日雄,威胁周边。

这种形势,对统一后的大隋,自然是极为不利。

所以,任何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都得和突厥死磕!

高句丽,因为也占据着北丝绸之路的末端重要港口,也是一样的遭遇。

突厥,必须分裂,必须弱化;高句丽,必须打垮,必须臣服。

这,就是围绕丝绸之路的所有强大国家,一个无法改变的使命!

也是一个宿命!

大国战略之下,史蜀胡悉等的命运,也是注定的!

到达突厥境内的裴矩,利用马邑互市上一个大买卖的诱惑,将贪财的史蜀胡悉给灭了!

但事情,搞砸了!

人家都拔可汗根本不相信裴矩提交的证据,所谓史蜀胡悉有二心的证据!

史蜀胡悉死了,谁最得利?

早已被大隋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都拔可汗,闭着眼睛,心里想得明明白白!

于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都拔,不管国内马匪叛乱、周边属国纷纷背离、大儿子封可汗得公主的糟心事,聚集兵马,来到边境大秀肌肉!

别不把撅把不当武器!

伴随着东突厥内部瘟疫的消退,突厥的实力,已经开始开始缓慢恢复。

这事,还多少与阿布和他的天神教的努力有关。

看看,也别把马奶酒不当干粮!

局面,就是这个局面,形势就是这个形势!

裴矩的失误,就是错判了都拔的决心,以及史蜀胡悉对于东突厥现实的意义!

史蜀胡悉,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代表的,还是庞大的粟特商人集团、无数突厥贵族利益集团!

灭了一个史蜀胡悉,还会有无数个史蜀胡悉站出来!

长孙晟如果还在,他会像裴矩这样,鲁莽而简单地刺杀这样一个人吗?

!!!

整个北线吃紧。

云州郡、马邑郡、五原郡、楼烦郡、马邑郡、雁门郡、雕阴郡一线持续吃紧!

现在,能叫得出的一方将领大佬,也就是马邑郡的郡守王仁恭,以及刚刚赶到太原赴任的唐国公李渊。

而李渊,也是个半路出家的武官,他大半辈子都是以文臣身份出现在大隋官场。

而其他郡的郡守,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文臣老吏。

但在这些郡的郡丞中、都尉中,倒是有几个能人。

如太原郡的王威、雁门郡的陈孝意、马邑郡的李靖、刘武周等人。

如果兵力足够,这些人一起,倒是可以与都拔的大军周旋一二,为朝廷调兵遣将赢得时间。

阿布在白鹭寺这边的工作任务,就是密切监视突厥大军的部署和动向。

当然,同时监视前线各郡军政两道人员有无异常举动,也是份内之事。

随着朝廷从内地调集的大军到位,突厥和大隋对峙的局面基本成形。

突厥人已经少了先前蠢蠢欲动的挑衅之举。

但是,却一直没有退兵,大有常驻边境的架势。

李渊到达太原后,开始显示出他精于内政的本事。

他利用自己名号响、人头熟、擅于团结人笼络人的特点,很快就将原先比较松散、各自为政的太原、河东各郡捏合在一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备战、沟通、抚民运动。

作为抚慰大使,他先派出使者,与都拔积极沟通。

同时,为了创造稳定的抗敌环境,他敦促各郡联合剿匪,安抚民众。

各地郡兵,被李渊组建成三大军事联军,采取抓大放小、先难后易的策略,对各处乱匪进行了联合剿杀。

内候官的秘谍四处出动,为剿抚大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支持。

太原、河东境内的匪情,顿时为之一变,迅速变的稳定安静不少!

李渊、王仁恭、杨子灿等人,联名上奏,请求开仓赈济,舒缓民情。

突厥和大隋边境局势,既未变好,也没有持续恶化。

僵持,对峙!

未几天,诏下。

准!

阿布将训练骁果新军的担子,交给了沈光和王辨。

他自己,则带着卫队和白鹭寺的手下们,穿行于马邑郡、雁门郡、楼烦郡、云州郡、太原郡一带的边防线。

最远的,就是直接到达了帝国最北的边郡,五原郡和云州郡。

云州郡,就是后来的定襄郡,有一个阿布前世非常熟悉的地方,丰州。

丰州,在阿布的前世,叫呼和浩特。

虽然已经距离突厥人的兵锋近在咫尺,但胆儿肥的阿布,竟然面不改色、大摇大摆地在丰州城内外四处游逛。

可是山河变幻,哪有一点记忆中的样子?

倒是远远的阴山和近处的大斤山,让他有点前世依稀的印象。

唏嘘不已,阿布仰天叹息!

这让随行的侍卫和人员,不由紧张万分,也大感不解。

转眼之间,五个多月过去。

来的时候,正是五六月份的初夏时节,现在都已经进入冬季了。

十一月份的塞北地区,受铁勒草原上强硬的寒流入侵,冷得可不是一般。

东北是冷,但是在黑土地周围,都是高山峻岭,自然能阻挡大部分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劲风,气候要相对潮湿温暖许多。

不像塞北地区,当寒流吹来的时候,会直接扑在太原盆地周围的高原上面,无遮无拦,简直能杀死人。

这时候,无论是突厥人、还是大隋人,一般都是不能轻易出兵的。

否则,非战斗性折损太大了!

所以,对峙的双方,在这个时节,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收缩防线。

大部队,都收拢在避风的山窝营地里猫冬。

阿布是个特殊的!

他下令,新组建的骁果军三万人,必须进行抗冻训练。

于是,在寒风中,在冰天雪地中,在蜿蜒千里的长城之上,总会看见一队队穿着单薄的汉子,在那里穿行。

“杨阎王”,这便是左右两军的军兵们,对特使编练大臣杨子灿起的绰号。

但不管怎样艰苦,这些全部来自农民的军队,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服从性和忍受力。

这,或许就是从刚开始脱胎于乱匪、几无贵族子弟搅合其中的好处吧!

十万经过初等残酷厮杀后活下来的俘虏,从中挑出最合适的三万人,总算是一支体格健康、出身良家、精挑细选的战兵种子。

至少,从阿布的角度看,这些军士还算让人满意。

所以他自己在上面花费的精力不算少,特别是动用权力和关系,在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粮饷保障等上面,足衣足食。

这支军队,既是广皇帝的首支皇家雇佣军,又何尝不是阿布自己在中原关键时刻的保命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