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65章 教育改革(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在院儿里闲了一个多月,袁建声恢复好了,去厂里上班了,只留下了易中海一个人在院儿里养伤。

闲的实在无聊,易中海只能拄着拐杖在院儿里溜达,趁天气好晒晒太阳。感觉累了,易中海又会回家看书,毕竟院儿里留下的大部分是妇女,易中海确实不合适跟人搭话,只能去后院跟孙老头聊天,或者在家看书。

期间还让李兰每天去街上买新出的《人民日报》,悠哉悠哉的打发日子。

这天易中海突然在报纸上一个显眼的大标题,新中国的教育必须“向工农开门”,紧接着后面还给出了解释。

由于政府对旧知识分子不信任,同时工农学子在学校受教育的比例太低,要求各学校增加工农学子的数量,不得轻视、歧视工农子弟。

部长通知更是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除了我们的社会教育毫无疑义地应以工农为主体外,我们的小学校应该多多吸收工农的子女,我们的中学校和大学校,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工农青年大大开门,以便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的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这是新中国教育建设的工程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应该首先努力促其实现。”

这让易中海又是一阵琢磨,为工农子弟开门,那是不是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了?本来已经有了的学校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还有这后面的鼓励开设各类工农补习班速成中学,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班)和技术专修班,采取短期速成的方法,使一批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达到中等文化程度,一些学习成绩好的还直接进入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学习。

那岂不是说咱们工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也有机会继续上学?这不是跟厂里弄的扫盲班一回事么?都是会发对等的学历文凭的。

看来这回政府的决心真的很大啊,要培养工农自己知识分子的力度是以往的政府所无法比拟的。还有这“大量地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的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新的坚强骨干”,这些话都足以说明政府的气魄,以及政府对新型知识分子的渴望。

易中海思索了一会儿就去屋里找李兰,挥舞着手里的报纸,兴冲冲的对联说道:“兰子,政府要开展要办工农速成班了,我有机会上大学了。你应该知道我很早就想上大学,要不是青岛那时候日本人和秃党高官,对我们这些没权没势的地主、农民歧视,我当年都是有机会上大学的,这现在政府有机会给我们发速成班的文凭,只要我们的水平能毕业就行。”

李兰刚开始还挺高兴,可是后面脸上就挂上了一丝担忧,“老易,能拿到大学文凭是好事,可是咱们家这情况你觉得合适么?”

“本来你还有党课要上,你要是再报大学夜校,那不是回来的更晚?”

“咱们家里还有着干娘要照顾,而且还要想办法要孩子,你哪有时间?”

“每天早出晚归的,厂里的活儿还耽误了,那不是工资又要减少?”

“而且你说了要拿毕业证还要要求能考试通过,水平要达到毕业标准,那需要多少年?”

“咱们现在不年轻了啊,你有一个高中的学历,已经比大多数人好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咱们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不是很好么?”

易中海听着李兰带着一丝哭腔的一番话,确实很是触动,本来开始还有些不愉快的,可是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啊。要工作,要照顾老太太,要急着生孩子,还要按时吃药,哪一点是能让自己有机会继续上夜大的?

再说了报纸上也是说了才刚实施,谁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子,实验性质的,就算是有上夜校的名额,估计到时候也是很难抢的,还是算了吧。

易中海想清楚里面的门道后,垂头丧气的坐在火炉子边儿上。

李兰看着易中海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也是不好受,上前了两步,再易中海的面前蹲下,抬起了头看着易中海,“老易是我不好,要是当时那个孩子能够保住,这些年要是能再给你添上几个后代,你就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参加夜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