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三章 武侠的由来(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空鸣的剑鸣声在四周阵阵回荡。

清风剑身宽长,锋利无比,比普通宝剑要沉重的多。

练剑者必须单手持剑本身十倍的力量,才能将剑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虽然在战争中用刀比用剑方便。

但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那是普通甲士的招数。

在古代,动作敏捷、精于近身格斗的武林高手确实存在。

但这些武林高手跟武侠小说里,只凭一双肉掌在百万军中就来去自如的各种奇侠们不大一样。

名将戚继光曾经说过:“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也就是说,拳脚功夫就和现在的军体拳、俯卧撑之类的运动差不多,主要作用是锻炼身体灵活性,上了战场上一点用也没有。

清代之前,平民武器管制相对较宽松,拳脚功夫可能只在洗澡时被人偷袭,或者吃饭时忽然翻脸动手等情况下才有用,古人不会花太多精力练习这种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技能。

综上所述,我们所讨论的武林高手专指精通兵刃格斗的、主要活动舞台是个人械斗而不是战场的,军队体系之外的那些民间杰出人才。

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武林高手群体,应该就是先秦时期齐国的“技击”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杨倞注:“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

《荀子·议兵》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史记》,可见当时齐国有一大票爱好单挑的拼命三郎。

而且当时也确实人才济济,涌现出很多出类拔萃的猛人,如殖绰、杞梁、华周等人。

齐国国君将他们招募过来编入军队,“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莫当其前,莫害其后。

独出独入,莫敢禁圉”(《管子·七法》)。

他们实战确实起到了带动士气的作用,如果遇到的是组织涣散的对手,基本上可以做到碾压对方。

不过如果对手换成了高度组织化、纪律化、阵型严密的劲敌,这招恐怕就不灵了。

于是就有了那句着名的军事定律:“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很清楚:“开大阵,对大敌。

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

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

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

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也就是说,在古代冷兵器战场上,成千上万军队组成严密坚固军阵,相互挤压、相互冲撞的时候。

最需要的是能不停重复单一战术动作的、充当庞大战争机器中一颗颗螺丝钉的普通士兵,而不是剑术超群、善于闪转腾挪的大侠。

大侠们尽管动作敏捷、善于击刺,但他们在整齐划一的军阵中不仅毫无用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

除非他们真的能像武侠电影里拍的那样,无视物理规律,能够在敌人头顶上飞来飞去。

不过我看来…

就算你像那个什么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等。

在装逼天上乱飞。

时不时摆个姿势,或者带个面具,或者哈哈大笑。

在战场上那你就是傻逼。

因为敌人会专打你这样的。

你说弓箭射不住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