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后山基地(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薛城遗憾摇头:“新式炉子虽然成本大大降低,但还是只能炒出熟铁,炒不出来真钢。”

所谓生铁、熟铁、钢铁,都是铁碳合金,只不过因含碳量不同,导致其用途不同。

生铁是含碳量在2%-5%的铁碳合金,耐磨、铸造性好,但又硬又脆,不能锻压。

熟铁则是含碳量低于0.02%以下,又叫锻铁、纯铁。熟铁质地很软,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丝,但是强度和硬度均较低。

钢是介于两者之间,含碳量在0.02%-2%,同时具有生铁和熟铁的优点,用途更加广泛。

黄青对徐州粗糙的钢铁炉和薄弱的工业基础不抱希望,能提高产量、降低三成的成本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他没追究薛城的办事不力,曾管理过几万人钢铁大厂的黄青,深刻明白设备不行就是不行,再有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边走边询问炼钢情况。

提到这个薛城又兴奋了,他迫不及待道:“白土镇的煤炭非常利于冶铁,咱们出产的生熟铁都比其他工坊质量要好,衙内炼出的焦炭更是不得了,大大提高了冶炼温度。

现在又用上了新式的炼钢法,耗时只有原来的一半,所用火料也比之前省了好几倍。更重要的,出炉就相当于十锻以上精钢!”

说话间,两人来到冶炼战场,只见一个冶铁匠,正在“当当当当”的锤炼着。

他左手夹着熟铁不停翻转,右手持着生铁溶液浇淋,两手之间相互配合,旁边有人随时控制着冶炼炉的炉温。

使用的,正是完善版苏钢灌钢法。

“灌钢”又称“团钢”。它是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一种含碳量较高、且质地均匀的优质钢。

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灌钢冶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

北朝东魏、北齐间的着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就用这种方法炼造出一种叫“宿铁刀”的武器,据说可“斩甲过三十札”。

北宋的灌钢法得到改善,冶铁匠在炼钢炉中把熟铁屈绕成盘,并将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然后用泥把炼钢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取出来锻打。

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

到明代时,灌钢的冶炼技术又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匠人先把熟铁打成像手指头那样宽,一寸半左右长的薄片,然后用熟铁片束包扎紧,再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随后盖上粘泥的破草鞋,在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把它放进洪炉里,用劲鼓风,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铁便先熔化成铁液,渗淋到下面的熟铁中,两者便互相融合了。这时取出锤打,经过再炼再锤,反复多次成钢。

而黄青现在让冶铁匠操作的,则是更加进阶的版本——流行于清代的“苏钢”法。

这种方法是在炼钢时,先把没有经过锻打的熟铁放到炉内,鼓风加热。几分钟后,用火钳钳住生铁的一端斜放在炉口内,继续鼓风,使炉内温度不断升高。

当炉温升到1300c左右的时候,斜搁在炉口内的生铁的一端开始熔化,不断滴出铁水,这时要用大铁钳钳住生铁在炉外的一端,左右移动,使铁水均匀淋在熟铁上。同时,不停地翻动熟铁,使熟铁各部分都能均匀地吸收铁水。淋完两次后,便把熟铁夹到铁砧上锻打。

这种法子一直使用到解放后依旧是炼钢的主流。

黄青皱眉看着冶铁匠不算熟练的手法,轻声问旁边的薛城:“现在使用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困难?”

薛城摇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而今匠人们还在熟悉炉温、手法和炼数,所以看起来有些生疏。”

紧接着他又补充:“衙内,这种炼法比之前的灌钢法强太多了,再加上有了咱们新式的炉子和焦炭,区区几炼就能得到合用的钢铁。”

黄青点点头。

所谓合用的钢铁,也就是指能打造成主流武器的钢铁。

他之所以急着想要建立钢铁研究院,提高钢铁产能和质量,还在于通过了解知道了目前大宋军械的现状。

黄青是怎么也想不明白,地大物博,经济文化科技发达的大宋;年产钢铁15万吨,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的两倍的大宋。

其军械质量竟然不如西夏!

十年前的西夏战争时期,大宋出动了西夏三倍的兵员,从三川口之战到好水川之战,再到定川寨之战,宋军竟三战三败,伤亡惨重,不得已与西夏达成和议。

事后发现,宋军的兵器甲胄皆不堪用,比诸西夏兵都不如!

不仅丢人,连东西都丢面!

简直丢雷老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考虑到这一点,黄青不得不攀升科技树,打造出合格的军械。

他也没想着把钢铁作坊交给朝廷,让那些啥都不懂只会捞钱的文官把持,他怕这些武器会招呼在自家人身上。

于是就想到培养自己班底,之前名叫亲兵营,实为“讲武堂”的那帮人,就是自己准备的后手。

下一步他瞄准了父亲寿山伯手下的马军司。

在古代,骑兵属于陆战之王,可类比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部队。

如果想让大宋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化被动为主动,除了增强经济、攀升科技外,黄青觉得最起码得先培养出一批可堪用的骑兵。

哪怕是作为战略性威慑,也需要发展骑兵!

此前他也调查过,大宋骑兵在账面上有20要万。

这让黄青有些迷糊:我大宋这么拽的嘛?

不过寿山伯不屑的告诉他,这里面水分很大,光吃空饷都吃了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号称二十万骑兵的大宋,数量仅有10余万。

而这十万里面,有30%以上的骑兵没有战马,名义上是骑兵,实则还是步兵!

黄青虽然喜欢步兵,但听到这个消息的他也不禁仰天长叹三声。

更可怕的消息还在后面!

寿山伯又告诉他,这七万有马的骑兵,胯下骑着的多是些不合用的驽马,而合用的战马,大部分也是从大理国进口的云南马。

云南马能够翻山越岭,也能够负重前行,但是突击力和奔跑能力不行。

黄青脸都黑了:突击能力不行的骑兵,还特么叫骑兵部队吗?

合着,大宋的骑兵于国来说是摆设,于其他人来说就是笑话!

获知这个信息的黄青,郁闷了好久,有段时间整日抱着白龙马唉声叹气。

后来他痛定思痛,开始着手布局,于是纺织研究院出现了,去往燕云十六州及辽国北部、西夏的奢饰品走私商队也出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