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新市古镇:明清街上的乐趣(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梅花糕的主料是自然发酵而成的面粉糊糊,配料是红枣、葡萄干、黑芝麻、白芝麻以及核桃仁、葵花籽等干果,还有“朋克养生”必备之“妙药”:枸杞。

以清油打底,豆沙为馅,冰糖调味,糖丝做点缀,将如上材料分批次放入这特制的容器内,闷上盖子,炭火烤制数分钟,就会闻到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香气。

崭新的梅花糕样子很漂亮,出锅之前,阿姨会用小工具按照模具的轮廓区分出梅花糕的大致形状,然后嘱咐我们:要趁热吃进嘴里。在她的身后,就是新市古镇最有味道的建筑群。

【明清街】

与众多江南水乡一样,新市古镇也有一条“明清街”。这里至今还留存着明清建筑群的框架,一墙之隔就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威胁”着这1200年历史的悠长古韵,却没有使它“脱相”,这大概就是独属于江南古镇的“天生丽质难自弃”吧。

在新市古镇,新旧文化并存且看起来还算融洽:酒吧挨着古玩店,咖啡馆旁边卖“湖笔”,老巷子里藏着颤颤巍巍的老民居,民居里住着家族几代只经营一门生意的祖传手艺人。

那些别无分店的“百年老字号”们就静静地立在水边,也有一些毫不起眼的小吃店会冷不丁地排起长队。

置身于古镇扎堆的浙北“水乡聚居区”,新市古镇显得深藏不露,但又跃跃欲试。或许它在等待一个闷声发大财的机会,然后一鸣惊人地告诉世人:我是综合型的古镇景区,我有吃有玩可甜可盐还很有文化底蕴,我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

【湖丝】

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京杭大运河“辐射区”里的新市古镇曾经是贸易繁荣的“江南第一码头”,这里的美食、茶叶、文化周边、手工艺品……都曾是运河上往来频繁的“抢手货”,其中以桑蚕丝织品最为着名。

喜欢真丝制品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今日很多质地优良的真丝服饰都产自浙江湖州(及周边城市),因为“蚕丝之贡湖郡独良”。而放眼湖州当地,新市的丝织品“独正”。

自古以来,新市都是江南地界上有名的养蚕和产丝基地,这里的丝织业不仅成规模,分类也特别细致,茧行、丝行、工具行,还有专门的“桑叶行”。

夹在湖州与杭州中间,新市码头直接掐住了两地的“嗓子眼儿”,大运河上的“水上快递”船没日没夜地跑起来,使得新市古镇的丝织制品一时间名震八方,并远销海外。至今,镇上还保留着源自清代的老字号绸庄。

走进一家叫“洪顺丝行”的店,商品琳琅艳丽,气氛却非常娴静。一个姐姐坐在门边的木椅上,手里握着一只绣花绷子,抬头看看我们,随即垂下眼眉又专心绣丝线去了。老手艺需要由稳得住的人来做,就像古玩店里的老物件,沉淀越久味道越浓。

【古玩】

新市古镇里藏着不少颇具规模的古玩行,这些建筑以深颜色打底,不太会惹人注意,但是镇上每逢周一就会出现的“古玩地摊”市场是热闹的,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赶上了。

支棱着好奇心凑过去看,这地摊上的“老物件”还挺丰富:清朝的铜钱儿,民国的银圆儿、民窑的瓷碗儿,还有一些家居摆设,更多的是木珠手串和女孩子们喜欢的项链首饰……大家沿着水街拉起长长的“一条龙”,也有一些零星“散户”将摊子安置在古镇北侧的廊檐下。

熟识的卖家会用方言如常地打着招呼,偶尔聊一下今天的收成,买家也大多都是当地口音,很多人来“捡漏”。看样子这个小集市应该存在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这“明清街上的乐趣”让我感受到,新市古镇是活着的,并非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单位”那样一下班就把所有的生气都锁进铁栅栏里。当人们在行走的时候,江南的风光也在流动。

这里的摊主有的是新市本地人,也有常居德清的“湖漂”。坐在石阶上跟其中一位攀谈几句,正是他的一席话,让我毅然决然地决定,我要在新市多待几天。继而我就一步一步地深入了仙潭文化,掉进了新市古镇的“坑”。

关于【古玩地摊】的游记,我会在下下篇文章中分享,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