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缙云河阳古民居:江南古村落活化石(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公元932年,有朱氏一族河南信阳人,因躲避战乱而迁徙至浙江缙云,聚居繁衍,逐渐富甲一方。朱氏从祖籍中取了两个字,为此地命名:河阳。

如今,饱经风霜的河阳古村,已是千年民居群落,旧屋宅地仍保留着1500余间,很多已经外表残破,却依然生息着村民的日常。

整个景区游览下来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门票30元。这里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百岁老人,可以静静地坐下来,跟他们聊聊天。

故事一:朱氏祠堂

河阳村民绝大部分都姓朱,只有5%左右的人口是外姓,这里至今保留着家族式的聚居习惯,一个大家族是住在一起的。可是在河阳村姓朱的也不都是一家人,怎么看出来的呢?

从祠堂看出来的。

祠堂是一个家族祭祀祖先或者先贤的场所。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往往也会在这里办,有时候还会用来商讨家族内的重要事宜。

通常来说,在每一个村镇,祠堂都是以姓而立,比如“张氏祠堂”、“李氏祠堂”等等。而在河阳村,95%的人口都姓朱,按理说一个“朱氏祠堂”就足够了,可是河阳很多的朱氏祠堂。这在我国的古村落中是不常见的。

故事二:耕读家风

在河阳,朱氏的祖先们都是以“耕”和“读”传家的。朱氏重农,认为只有检廉持家、勤劳耕做才可以果腹立足;朱氏重商,认为勤读书、多贸易才能做大事、繁荣家族。这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在河阳代代相传,更使得朱氏富甲一方。

所以旧时,这里有着“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的歌谣。

古时候婚嫁讲求门当户对,而河阳真的是太繁华、太有钱了,所以婆家人往往就很“挑剔”。这其中还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这户人家门口的“陪嫁井”。

因为婆家太富有,所以娘家人怕小女嫁过去受“欺负”,而两家又是那什么都不缺的主。陪嫁少,婆家嫌弃,陪嫁多了,婆家觉得没面子。最后婆家人撇撇嘴说:你女儿到河阳总是要喝水的吧,这个你“陪”不了呀。于是娘家人就在婆家门口立了一口井,意思就是:我们女儿自己有水喝。

大红姐姐只好叹口气说:唉,以后都是一家人嘛,赌什么气嘛。

故事三:朱元璋与八士门

河阳因在宋元两朝出了8位进士,24位诗人而名噪全国。所以元朝的时候,乡亲们就立了一个八士门,为了纪念先后高中的八位进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