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南浔古镇的气质(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镇,可以说,人们想象中的“水乡”应该有的样子,它都有。

南浔古镇,位于ZJ省hZ市,乍看温柔清丽,实际“城府”颇深。在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长期“甲于浙右”;在江南水路没落的近代,它也曾一度藏起自己的锋芒。这里留住了穿镇而过的幽静市河,水乡风貌被原汁原味地守护了下来。

南浔古镇的“气质”和大多数江南小城都有所不同。以乌镇为例,被称为江南“最后的枕水人家”:一排排的老民居就“扎”在水里,船桨舞于河面,几乎可以碰触到窗户。所以在乌镇旅行,能够感觉到一种归属感,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南浔,则不同:

南浔古镇,没有那么浓的烟火气,置身其中,时刻保持着清醒:“这是别人的家”,且又不时地魂飞身外:“这要是我家就好了”。

粉皮黑瓦的二层小楼连排,马头墙高耸。南浔,虽没有富丽堂皇的装束,气场却相当高雅,品味不俗,平头百姓不可碰触;虽非琼楼玉宇广厦万间的规模,却给人一种声势浩大的既视感,显得气宇不凡。

寻此气魄之根源,与京杭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南北运河贯通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而江南地区则是“百越杂处”。到了魏晋南北朝,北方现“五胡乱华”之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中原的汉族“土豪”们开始纷纷南迁,南北血液在此期间交相汇合,逐渐融为一体。

也就是这个时期,在游牧民族把华北地区搞成了几十个“小块块”的百余年时间中,江南地区迅速崛起,文化、经济随之猛烈发展起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超中原。这其中,就有着小小的南浔古镇的身影。

那个时候的南浔还不叫南浔,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乡”(的一部分)。到了唐宋时期,古运河一度繁盛,南浔成为了江南地区重要的水路汇合之地。后区划几经变迁,直至今日成为AAAAA级的旅游景区。

当然,如上种种经历,其实也完全可以套在附近的“兄弟古镇”身上——乌镇,同里的“身世”跟也都差不多,甚至相对来说南浔的建制时间(1251年)还要更晚一些,满打满算距今都不到800年,但它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后起之秀”。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元朝定都bJ之后,南北运河贯通,其中江南运河连接杭州的水路有一段重要的里程就通过南浔(附近)。从此,以通津桥为中心,南浔的商业贸易迅速向四面辐射开去。

到了明代,南浔人口越聚越多,码头上终日车水马龙。从事桑蚕丝织业的南浔人找准时机果断下手,“湖丝”从此享誉江南。话说,南浔的丝商就是在这个时期“一夜暴富”的。

有一些到过南浔的文人用诗文记录下了当时的盛景:“以一镇之地,且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世上所有能成“势”的人都是富强和谐的大环境所造就的结果。而一人得势将会带动一族,一族的发展势必带动一方。

都说江南人杰地灵,物质的发展也会刺激到文化的繁荣。到了科举当道的那个年代,南浔镇众多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富商之家的后人通过此途径走上仕途,成为朝廷各个机构的要员。也有一些文人墨客,虽未身兼任何官职,却与达官显贵接触颇多,并早早走出了镇子,将外面的文化带回家乡,振兴祖地。从此,整个南浔的“基因”得到了改良和优化。

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便是南浔古镇的气质和其他江南古镇最为不同的地方。

很多人只知,南浔是一个“巨富之镇”,却不知这里曾经在明清时期是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南浔人一早就清楚“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从明代至今,南浔一镇涌现出的高官、富豪和文化名人不胜枚举,仅清代就有着书者近300人之多,南浔也因此得了“文化之邦”、“诗书之乡”的称号。我会在下一期游记中继续分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