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6章 密位法测距 炮兵手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146章 密位法测距 炮兵手册

船到杭州后,师生们上岸来到西湖游玩。在游玩中,学生们与黄丽菊、薛颖珍越来越熟,亲热地喊黄丽菊为师母,喊薛颖珍为嫂子。学生们叫黄丽菊为“师母”,都把黄丽菊喊得难为情了。

刘云龙对学生们说,我们也不比你们大几岁,你们喊黄丽菊为“师母”的话,就把她喊老了,你们还是喊她叫“姐姐”吧。

学生们一听,就改口跟着刘云豹、李必恭、刘彩梅喊黄丽菊为“姐姐”,毕竟黄丽菊还没过门,暂时还不能叫“嫂子”。

游玩了杭州西湖后,再去歙县。

船在开往徽州途中,孙云球看着船上的座钟冥思着。

明代的座钟技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中国,是一种带有发条、摆锤,能自动报时的大型钟表,这种钟表显然比中国传统的漏刻来得准确、灵敏、巧妙。这种座钟刚传入中国时,价格很贵,只有有钱人和勋贵才买得起。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南京工匠黄复初首先仿制成功自鸣钟,其后杭州、苏州的工匠们也纷纷仿制。万历四十年(1612年),徐光启因丁父忧回松江府上海县时,他的意大利教友郭居静也到上海县传教,郭居静把自鸣钟技术教会了上海县的工匠,随后松江府也开始仿制自鸣钟。广州因靠近澳门,因此,不久广州也开始仿制自鸣钟。到了崇祯十五年(1liu42年),南京有4家生产自鸣钟的作坊,松江府有3家,苏州、杭州各2家。广州也有3家制作自鸣钟的作坊。这种作坊都是家庭式的,偶尔带上1-2个徒弟,每个作坊的年生产量多的有30多台,少的只有10几台,因产量不足,尽管价格与当初比已大跌,但每台座钟也在150两以上。

刘云龙看到孙云球发呆的样子,问他在想什么?

孙云球说道:“我在想,这种钟的原理利用的就是你讲的机械理论中的齿轮原理,大齿轮转一圈,带动小齿轮转几圈。我们为什么不生产这种钟表呢?”

刘云龙说道:“我生产了不锈钢缝衣针,苏州的铁针作坊都关了门,我生产了铁锅,阊门、葑门一带的铁铺都关门了。我要是生产这种钟表的话,这几家钟表作坊不也得关门?”

“我们大规模生产后,座钟的价格不就降下来了吗?还可以迫使他们使用我们的制表技术。”

“你这个主意不错。”

“这么说,你同意了咯?”

“同意了。这样,你找几个同学,成立个钟表兴趣小组,专门研究制作座钟。”

“经费呢?”

“和以往一样,都由我提供经费。”

“好。”

几个学生站在船头,拿着几台双筒望远镜看着风景。这种双筒望远镜的镜筒是使用塑料做成的,可没看多久,望远镜的镜片里就会起雾,得过一会儿待雾气消散后再看。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在小于6时,镜筒比较短,视场也大,在后世这种望远镜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如要增加放大倍率,镜筒就需要很长,且视场就会变小,所成像是倒立的,在后世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孙云球充分发挥了他在光学方面的聪明才智,为乐益学校设计了“开普勒望远镜”,用于上《常识》课时的天文观测。后又在望远镜里增加了棱镜及转像系统,因此双筒望远镜看到的也是正立的像,但这种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最大为8。如放大倍数再高的话,由于拿望远镜的手会晃动,反而会看不清楚。

刘云龙拿过学生手里的望远镜,问大家:“你们知道为啥望远镜的镜内会产生雾气吗?”

很多学生听后,都说是镜筒里的空气受热后形成的。

刘云龙说道:“你们说的很对。这种望远镜的镜筒里面是空气,使用望远镜时,人的眼睛靠近目镜后,由于眼睛是有温度的,所以镜筒里的空气受热就产生了雾气。”

孙云球问道:“要怎么做,镜筒里才不会产生雾气?”

刘云龙说道:“空气里面有水分,要防止产生雾气,就得把空气抽空后,再单独充氮气。”

孙云球一听,拍着大腿,说道:“我怎么没想到呢?”

刘云龙说道:“你现在知道了,回苏州后你就负责改进望远镜。还有,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超过10后,可以考虑把望远镜架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总比人的手来得稳。”

“嗯,回苏州后,我马上来改进望远镜。”

刘云龙继续问大家:“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你们都掌握了吧?”

学生们都点点头,说道:“你的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呢。”

刘云龙又问道:“望远镜原理都掌握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