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19章 改革之路(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419章 改革之路(二)

刘云龙见朱由检同意土改后,继续说道:“还要‘减租减息’。”

郑暄问道:“减租减息?”

“现在很多地主豪神对佃户很苛刻,租金占到了收成的六成、七成,这让佃户怎么活。”

“佃租达六七成,确实是太高了。”

“朝廷应该规定,凡出租耕地者,收取佃户的租金不得高于土地出产的4成。”

“要是地主宁愿把地荒废,也不向佃户出租土地呢?”

“那还不简单,凡有荒废耕地者,加倍收取田赋。”

“哎,有这个规定就好办了。”

“张采、吴伟业的复社不是有‘蠲逋租’的主张吗?我们就顺应他们的主张,规定以往佃户因缴纳的佃租超四成以上而欠租的,一律作废,不然老百姓几百年都还不清旧债了。”刘云龙说到这里,看着朱由检继续说道:“如朝廷这样做的话,广大佃户还不拥护朝廷吗?”

朱由检忙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把地都分给农民了,还会有佃户吗?”

“不减租减息,以往佃户欠地主豪神的债啥时候能还清?还有,有些农民分到土地后,可能劳动力不足,来不及耕种,土地荒废又要加税,因此他们会把多余的地租借给流落到南方的难民来耕种,我们也要为这部分佃户着想。”

“对,是要为这部分佃户着想。”朱由检又问刘云龙:“那怎么解决税赋不公呢?”

刘云龙说道:“税赋是朝廷财政的主要来源,但现有税收制度必须调整。”

朱由检问道:“怎么调整?”

刘云龙说道:“就拿苏松两府来说吧,苏松两府的纺织税高达30%,其他地方的纺织税只有3.33%。苏松两府的官田税率为7斗五升,其他地方官田的税率只有5升3合5勺,即使民田的税率也是其他地方的5倍以上,这合理吗?苏松两府的农作物亩产量再高,朝廷也不该这么收取田赋呀。”

方岳贡说道:“我在任松江知府时,就屡次向朝廷上奏,要求减低纺织、田赋税率,可每次上奏都是石沉大海。”

郑暄也补充道:“我到任苏州巡抚后,才知道苏州、松江的纺织税、田赋那么高。幸亏苏州府、松江府的老百姓还能勉强过日子,否则肯定也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刘云龙听后却说道:“郑大人,不要以为江南人不会造反。太仓的顾慎卿、溧阳的潘茂不是已经造反了吗?过段时间说不定哪里又会冒出个造反的事。”

范景文等人听后,也都说朝廷对苏松两府收取的税赋确实不合理、不公平,要防止江南百姓造反,应该改革。

朱由检说道:“这是祖制,我也没办法。”

刘云龙说道:“祖制中凡不合理的,都要修正。苏松两府耕地的亩产量确实是全国最高的,那就应该鼓励农民多种粮,向全国输出粮食,但在朝廷如此之高的税率下,农民除了留足自己的口粮田外,其余耕地大多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嘉定农民甚至连水稻都不种,耕地全部用来种植棉花,为什么?本该‘苏湖熟,天下足’的产粮地区,十年中却有六年的粮食要从湖广、川蜀调入,你们这些做官的为啥不在心里问个为什么呢?”

范景文说道:“现在苏州不是有大量粮食输出了吗?”

“那是因为苏州府的很多耕地使用了化肥。苏州府耕地有930万亩,松江府耕地有470万亩,如苏州、松江两府的耕地全部使用化肥的话,即使以年亩产量1200斤(明代斤)算,就能养活四千六百万人,今后即使陕西全年受灾颗粒无收,仅苏、松两府所产粮食就能养活整个陕西,你说陕西农民还会造反吗?”

“照你这么说,今后杭州、饶州、应天、庐州、扬州、淮安、凤阳、登莱等府田地都使用化肥的话,足可以养活大半个国家了?”

“理论上是这样的,不过这些耕地毕竟不能全部用来种植粮食,否则工业就没了原料,今后总不能让四川全部种棉花,南直隶全部种粮,四川百姓生活所需的粮食都从南直隶运进去,南直隶工业所需的棉花全部从四川运出来。”

“这不行,这样仅每年耗费的运力就要不少。”

“所以,既然民以食为天,朝廷制定的税赋制度就应该鼓励农民多种粮,兼顾经济作物的种植。”

“看来朝廷确实得调整田赋税率,特别是苏松两府的纺织税、田税。”

朱由检听后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调整苏、松两府的纺织税、田税,他问道:“那你说该怎么调整?”

刘云龙说道:“我不是朝廷官员。究竟该怎么调整,还是由朝廷官员进行调查后再作决定。”

朱由检又问道:“其它的税赋呢?”

刘云龙说的:“调整矿税、工商税,按律收取。”

范景文立马说道:“还要收取矿税?”

刘云龙说道:“我就知道,你和冯元飚、倪元璐是最反对开矿收税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