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97章 阿德酋之战(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497章 阿德酋之战

几天后,大家来到了宝山州石头城(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石头城的东面就是金沙江,沿江全是陡坡,西边是牦牛岭,南面是岩可渡,北边是雪山门关,它的南、西、北都是悬崖绝壁,成了“三山为屏,一面临江”的险要地势,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

茅苇山、张同敞、和费颜向驻守在石头城的千总了解了情况后,继续向“雪山门关”进发。

出发时,在山脚下还有一些牛羊,到了半山腰,道路都是位于悬崖峭壁上的小路,稍不留神就可能坠落深崖。山顶由于冰雪的原因,寸草不生,很有一种悲凉的感觉。茅苇山也算领教到了“滇藏茶马古道”的艰险。

大家在山岭间向前艰难地爬着,远处的玉龙雪山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似乎老是跟着后边一样。用了大半天时间才到达距石头城只有8公里的位于金沙江西岸的雪山门关。

当年,忽必烈率领蒙古人从西路进攻丽江时,到了这里就犯难了,因为蒙古人都来自大漠,不习水性。蒙古人向这里的纳西人求助,纳西人告诉蒙古人,可以用皮囊横渡金沙江,于是他们在纳西人的帮助下,在这里屠宰牛羊,制成皮囊,渡江后进入丽江,打败了大理守军。蒙古人统一中原后,为纪念这一“跨革囊”渡江壮举,在昆明大观楼里写下了“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长联。由于忽必烈当年还是太子,因此将“雪山门关”改称为“太子关”,到了明代后,又改回了“雪山门关”。

茅苇山到了雪山门关后,朝下看了看,这里就是个断崖面,与金沙江的垂直落差至少1000米,人或马要是从这里摔落下去,必会粉身碎骨。他转头又朝身后看了看,才发现自己刚刚走过的路也是十分惊险,简直是从绝壁上走了过来。

驻守在雪山门关的百总叫禾彪,是个纳西人。他向茅苇山、张同敞、和费颜介绍了对过拉波罗山的地形及敌军的驻守情况。他说道,拉波罗山的东边是金沙江,西边是瓦依山,北边是拉诺子山,有100多个蒙古兵、吐蕃兵驻守在拉波罗山。那里虽然只有100多个蒙古人、吐蕃人,但地势与雪山门关一样是险要之处,正面是落差达600步的陡坡,强攻的话会付出很大代价。茅苇山听后心想,自己携带的步兵炮,最大射角是75°,忙问禾彪:“陡坡的坡度有多少?”

禾彪见茅苇山问起坡度的事就傻了。木氏土司虽然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境内的经济,但对境内的教育实行的是“愚民政策”,除了木氏族人能读书外,境内很少有学校,因此禾彪并不识字,更别说测量坡度了。禾彪只得实话实说了:“这个我就不知道。”

茅苇山见禾彪不知道拉波罗山的坡度,决定还是先详细侦查了地形再说,于是,他派出了几队侦查小组。这些侦查的士兵就带着攀岩飞虎爪、攀岩绳出发了,每个攀岩绳都有攀岩降速保护器。费颜、禾彪的士兵看着铁血军士兵靠这些利器落到悬崖下后,都惊呆了。

这个季节雪山门关的阳光充足,气温很高,但是到了晚上气温只有10c左右,日夜温差至少25c。山上的兵营住不下这么多人,只能择地野营。士兵们捡来了很多枯枝树叶,晚上取暖用。禾彪的士兵都是弓箭手、长矛手、大刀兵,于是围着铁血军的战士,盯着他们手里的枪、炮、弩、飞虎爪,问这问那的,才知道这种枪的有效射程可达320步,炮的重量只有200多公斤,最大射程可达1500米,弩的射程至少有300步,而且张弩时还不需要花很大力气,飞虎爪可不是用普通的铁制作的,而是用特种钢制作的。至于什么用了什么特种钢,铁血军士兵自己也没搞清楚。

3天后,拉波罗山的地形侦查清楚了,山的东边也是金沙江,是落差达1000多米的悬崖,拉波罗山的正面(即南边)是坡度接近60°的陡坡,有一条宽1.5米左右的小道,可供人和马通行,半山腰是个小平台,那里堆满着滚石、滚木,还有30多个蒙古兵、吐蕃兵据险把守;瓦依山与拉波罗山之间有个山谷,如从这个山谷爬到拉波罗山的半山腰,需要爬上坡度接近80°、高200多米的陡坡,而平常人是很难爬上这个陡坡的。拉诺子山比拉波罗山还要高200多米,东边是邻近金沙江的悬崖,西边是高500米左右的峭壁,但拉诺子山上没有敌人驻守。

茅苇山、张同敞、和费颜在一起商量着,拉波罗山正面的坡度为60°,可以用步兵炮轰山顶,但要炮攻拉波罗山,必须占领山脚下的平台,而要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这个平台,只有智取,派士兵从山谷爬上去后偷袭。

于是,30多个铁血军士兵再次用飞虎爪、攀岩绳下到了雪山门关下,悄悄地进入了山谷。茅苇山、张同敞、和费颜带着士兵来到了拉波罗山山脚下。

驻守在拉波罗山半山腰的蒙古兵、吐蕃兵见山脚下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手持兵器的人,知道明军是来进攻的,于是一边派人上山报信,一边准备用滚石、滚木反击明军的进攻。他们被正面的攻势吸引时,山谷里的士兵趁机用飞虎爪、攀岩绳爬上了半山腰,用十字弩击毙了守军,然后用燧发枪阻击从山上下来增援的蒙古兵、吐蕃兵,掩护山脚下的士兵登山。

山顶上的蒙古兵、吐蕃兵得到消息后,正依次沿着山道下来增援,前边的人都成了铁血军的靶子,后边的人见明军的枪射程有这么远后,纷纷调转身子,回到了山顶。

铁血军在半山腰架大炮时,山顶的敌人在想着,明军是怎么把大炮运上来的?他们也绝对想不到,铁血军的步兵炮全重只有200多公斤,可以拆卸后背着走或用马驮着走。

大炮架好后,开始向山顶开炮。

山顶的敌人听见山脚下传来了几声炮响,然后就看见了几个铁疙瘩落了下来,在他们惊慌失措时,发现这些炮弹并没有爆炸。于是,蒙古兵、吐蕃兵就想道,原来你们明军打来的都是哑炮,既然是哑炮,就不用过于担心,只要不被砸中就行。他们还没想完呢,这些炮弹就炸开了。

原来这些炮弹由于引信燃烧的时间设定在6-7秒之间,而步兵炮炮弹的初速达180米\/秒,飞上400多米的山顶只需要2秒多,因此并没有立即爆炸,而是要等引信燃尽,才能引发了炮弹里的炸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