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42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6)(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542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6)

铁血军占领“印巴茨克”、“图鲁汉斯克”后,在这二个地方各留下了30名士兵,他们的任务就是“守株待兔”。尚宪勇又马不停蹄地上行,沿途干掉了俄国人在叶洛奎河(今yeloguy河)、巴赫塔河(今bachta河)等河口的哨所后,来到了距“图鲁汉斯克”500多公里的石泉通古斯卡河河口。

石泉通古斯卡河也称中通古斯卡河,它也发源于贝加尔湖西岸的安加拉山,全长约1870公里。在夏季可通航,通航里程约1146公里(今瓦纳瓦拉以下可通航)。

石泉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流域原先居住的主要是鄂温克人,他们在这里捕鱼、打猎、养鹿、养猪、采集野果。后来一部分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岸的布里亚特人来到了这里,由于鄂温克人养猪,就把这里的鄂温克人称为“养猪的人”,用阿尔泰语翻译过来就是“通古斯”。俄国人来到这里后,首先接触的就是鄂温克人,于是把鄂温克人称为“通古斯人”。俄国人在向东方扩张时,把发现的三大河流分别命名为上通古斯卡河(即安加拉河)、中通古斯卡河(也称石泉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

俄国人来到叶尼塞河中游,发现了石泉通古斯卡河后,不断派遣哥萨克人通过该河向东部渗透,甚至通过连水陆路到达勒拿河的上游。很多俄国猎人在石泉通古斯卡河及其支流中捕猎皮毛动物,建立了多个过冬营地。

铁血军占领俄国人在石泉通古斯卡河建立的哨所后,留下了 30名士兵驻守。尚宪勇率部继续上行了约370公里后,来到了“大皮特河”(今bolshoy pit河)河口,河口有俄国人建立的“乌斯基皮特”城堡。

“大皮特河”是叶尼塞河的右岸支流,它发源于叶塞尼山北部,它自源头流出后,向南流动约150公里,与戈尔比洛克河(今Gorbilok河)、彭亨加河(今penchenga河)汇流,改向西南流,再与苏霍伊皮特河(Sukhoy pit河)汇流后,改向西北流,然后汇入叶尼塞河,河流全长约415公里。

俄国人来到叶尼塞河中上游,建立了“叶尼塞斯克”后,为了向生活于“大皮特河”一带的土着人征收皮毛,就在“大皮特河”河口建立了“乌斯基皮特”城堡。不过,与上游的“叶尼塞斯克”城堡比起来,“乌斯基皮特”城堡的规模很小,只相当于一个小村庄。“乌斯基皮特”村内有俄国人的收税官,还有几名哥萨克士兵。来自俄国的猎人也以此为基地,进入“大皮特河”打猎。

铁血军干掉了“乌斯基皮特”村的哥萨克士兵后,将它改名为“皮特村”,在此留下了12名士兵驻守。今后,皮特村将是大华公司开采叶尼塞山金矿、煤矿基地,也是未来在此开采油田、铀矿的基地。

历史上,从十九世纪末起,俄国人在叶尼塞山“大皮特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发现了大量砂金矿、岩金矿、煤矿,后来又发现了大油田。大型砂金矿有叶纳什穆河(Yenashimo河)砂金矿(也称“北叶尼塞斯基”砂金矿)、万加什河(Vangash河)砂金矿、耶鲁达河(Yeruda河)砂金矿(也称“诺沃耶鲁金斯克”砂金矿)、帕宁巴河(panimba河)砂金矿、乌德雷河(Underey河)砂金矿(也称“南叶尼塞斯基”砂金矿)、大穆鲁日纳亚河(bolshaya murozhnaya河)砂金矿(也称“游击队城”砂金矿)等,叶尼塞山砂金矿的黄金储量在1200吨以上,至今还在开采。大型岩金矿有奥林匹亚达金矿(黄金储量936吨)、特洛耶苏夫金矿(黄金储量82吨)、布拉格达特金矿(黄金储量308吨)、韦杜加金矿(黄金储量93吨)、苏维埃金矿(黄金储量100吨以上,前苏联解体后,改名为叶尼塞斯基金矿)、博古奈金矿等,叶尼塞山的岩金矿大多含银、汞、锑、钨及云母,如奥林匹亚达金矿年产金属梯在1万吨以上,是世界十大锑矿之一。叶尼塞山除了有金矿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油气资源,如在“大皮特河”北部的特亚河(teya河)盆地、楞达卡河(Lendakha河)盆地就有露天开采的煤矿。在游击队城金矿北部、南叶尼塞斯基金矿北部、耶鲁达金矿南部都有大油田,油田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叶尼塞金矿附近有金铀矿(该铀矿由于交通不便,俄罗斯又不缺铀,因此暂时还没开采)。

从“皮特村”上溯60多公里后,铁血军来到了“叶尼塞斯克”城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