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02章 抗洪(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602章 抗洪(二)

在洪泽湖流域,受台风影响,洪泽湖水位也急剧上涨,洪泽湖的各条入江、入海通道——三河(今称淮河入江水道)、淮安灌溉总渠、黄河、官河(今称盐河)的各闸站也日夜向长江、东海不停地排水。

在新竣工的淮安灌溉总渠,淮扬巡抚路振飞守在闸口,望着奔腾流入渠道的洪水,心想今年但愿总渠的堤岸能经受住这次洪水的袭击。他问身边的淮安总兵桂栋材:“你的人马都到堤岸上来了吗?”

桂栋材说道:“兵部已给江北七镇下令,全力以赴支援地方上的抗洪,我敢抗命吗?我的2万人马都在灌溉总渠堤岸上了。”

“灌溉总渠堤岸的安危就靠你们了。”

“路大人,你放心,哪里出现险情,我第一个上去抢险。”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次日,路振飞赶往官河。官河不仅是洪泽湖的入海通道,还是六塘河、六里河、车轴河、莞渎河、古涟河等河流的泄洪通道,流入官河的洪水经灌河、临洪河等河道进入东海。

灌河又称潮河、北潮河,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后,经几百年的黄河泥沙冲积后形成的河流,至明代嘉靖年间就形成了灌河。灌河形成后,朝廷在灌河地区兴建了茒渎、徐渎、板浦3个盐场,大小运盐船只在灌河、官河中往来穿梭,每天不下百艘,每年运销的海盐有数千万担之多,除了南直隶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的盐商外,江西、湖广、河南等地的盐商也纷至沓来。但在汛期,由于受黄河、淮河、沂水、沭水、泗水的冲击,灌河素有洪水走廊之称。驻海州的总兵龚广方已调派1万兵力到达灌河,协同当地百姓抗洪。为防止洪水冲塌灌河口的盐场,朝廷巡盐监察御史倪嘉庆也已到达灌河口,督察各盐场的抗洪工作。

临洪河位于海州北10里,由沙河(今称新沭河)、蔷薇河汇流而成,长约14公里,是沙河、蔷薇河、官河洪水的入海通道。海州知州蔡世承也天天在临洪河河堤上指挥着抗洪工作。

在颍州,刘良佐的部将曹虎率领的2千人马,拖拖拉拉地来到了淮河岸边的蒙洼。

淮河干流的北部是面积广阔的冲积平原,南部则是山岗林立,分布着众多低山和丘陵,因此淮河中游流域整体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形。淮河除了上游来水外,从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等流下的河水,也会汇入淮河,这些补水到达淮河中游后,由于地势平坦、落差小,水流速度很慢。自黄河夺淮后,每到汛期,淮河水、黄河水一起涌入洪泽湖,洪泽湖水位就会急剧上涨,严重危及洪泽湖堤岸的安全,因此南直隶为了确保洪泽湖堤岸的安全,就在淮河中游设置了好几个蓄洪区,这几个蓄洪区大多在颍州,如蒙洼、姜唐湖、邱家湖。

驻守颍州的刘良佐也接到了兵部的命令,要求他率部在淮河中游几个蓄洪区,疏散蓄洪区内的老百姓后,再掘开河堤泄洪。刘良佐接到命令后,很不乐意地派了几千人赴蒙洼、邱家湖、姜唐湖,自己留在县城内。

蒙洼位于淮河北岸,蓄洪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蓄洪区内有2万多人、16万亩耕地。颍州官府已在动员蓄洪区内百姓撤离,按正常程序,在官府确认蓄洪区内的百姓全部撤离后,方可掘堤防水。

曹虎到蒙洼后,在河堤上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命令士兵开挖河堤。他的副将见状,忙说道:“老曹,颍州官府还没通知我们可以开掘呢?”

曹虎指着淮河里奔流的河水,说道:“这么大的水,老百姓早逃走了,还用得着官府来通知我们吗?”

“我们还是等一等吧,万一有老百姓没撤走呢?”

“他们肯定早逃走了,我们尽管掘开河堤就是了。你放心,出什么事,由我承担一切责任。”

几千个士兵得令后,开始挖掘河堤。一个时辰后,河堤被挖开了,淮河水顺着缺口一泻而下,直向蓄洪区急速流去。

曹虎见河堤掘开后,就带着士兵坐在了河堤上,然后找了几个人,躲在帐篷里开始玩牌九。还没玩多长时间,只见一个官员闯了进来,问道:“谁是曹虎?”

曹虎刚拿起一对牌,见有人找自己,忙说道:“我就是。你是谁?”

“我是颍州同知安杰公。请问,谁通知你们掘开河堤的?”

“我们是奉兵部的命令。”

“兵部没让你们与我们地方协调吗?”

“我们凭啥要与你们地方协调。”

“蓄洪区里还有3千老百姓没有撤离,你擅自提前掘开河堤,他们性命危矣。请你马上派士兵,与我们一起疏散百姓。”

“我接到的命令是掘开河堤,没让我疏散百姓。”

“你......”

“我什么?死了老百姓,是你们地方上的事。”说完,曹虎招呼着同伙,说道:“不理他,我们继续玩。”

安杰公听后心想,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于是气呼呼地走了,回到泄洪区去疏散百姓了。

2天后,在淮河南岸的临淮城(今凤阳县临淮关镇),刘良佐正在府邸里接待一个来自北京的“商人”应旻。

应旻表面的身份是商人,其实是刘良佐弟弟刘良臣的亲信。刘良臣原为辽东明军的游击将军,隶属于祖大寿。崇祯四年(1631年),明清“大凌河之战”后,刘良臣随祖大寿投降了后金,被编入“汉八旗”的“镶黄旗”。多尔衮率清军主力入关后,刘良佐跟着孔有德也入了关,正在山西一带与李自成部进行作战。

刘良佐与应旻早就相识了,他见应旻进了屋,脱下头上的斗笠,露出脑后的一根辫0子后,问道:“下这么大的雨,你还冒险来这里?”

应旻说道:“也没多大风险。商人么,要走南闯北做生意,我从北方来,自然要留辫0子。”

“听说北方的汉人都剃发了?”

“嗯。摄政王听了孙之獬的建议后,就在我们占领的地方实行了剃发。”

孙之獬,山东淄川县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初为翰林院蔗吉士,后为翰林院检讨。崇祯元年(1628年),他竭力反对销毁“阉党”编撰的《三朝要典》,被革职回乡。多尔衮进关后,派降清的原通州巡抚王鳌永到山东招抚,孙之獬就投降了清廷。孙之獬为了表示自己降清的决心,不仅主动剃了发,还上书给多尔衮,建议在清军占领的地方实行剃发。

刘良佐听了应旻的话后,骂道:“孙之獬这个狗日的,简直是大逆不道。”

“你骂他有啥用?人家现在已是吏部左侍郎了。刘大哥,你也该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何不跟你弟弟一样,从了摄政王。”

“我才不想剃发呢。”

“剃发又怎么啦?你看,我和你弟弟早就剃了发,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摄政王说了,只要你愿意过来,立即封你做凤阳总督。”

“你说话轻点,小心隔墙有耳。”

“在你家里说话,用得着这么小心翼翼吗?”

“还是注意点的好,不然你我的性命都会没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