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回 符皇后素服听政 赵匡胤黄袍加身(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周世宗郭荣驾崩,可怜这年华稚嫩的新皇后,正位仅及十天,忽然遭此大故,叫她如何不哀,如何不哭!真是可怜。

还有梁王郭宗训,年仅七岁,晓得甚么国事,眼见是寡妇孤儿,未易度日。

宰相范质等亲受遗命,奉着七龄帝,即位柩前。服纪月日,一依旧制,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追上先帝尊谥,为睿武孝文皇帝,庙号周世宗。是年冬,奉葬庆陵。

总计五代十四君,要算周世宗最为英明,文武参用,赏罚不淆,并且知民间疾苦,均定田赋,兴修水利,所以在位五年有余,五次御驾亲征,皆有斩获。武功卓着,文教昌明,升天以后,远近哀悼。

而且他纳李崇训寡妻符氏为皇后,惊世骇俗,不拘小节;只是纵容亲生父柴守礼杀人,父子一伦,留有缺憾;有时候因怒杀人,往往刑不当罪,未免有伤品德。

但瑕不掩瑜,必定功大于过。可惜享年不高,英年早逝,遂使这寡妇孤儿,受制人手,一朝变起,宗社沉沦。这或是天数使然,非人力所可挽回呢!

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周世宗郭荣(柴荣)驾崩,虽然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却能把帝位传到第三代手中,也算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之前,梁唐晋汉四个朝代,皆二世而亡。

四朝共十一位皇帝,第二代皇帝还没有一个得到善终,周世宗郭荣(柴荣)是第一位。

这正应验了古训: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闲话休表,且说周幼主郭宗训嗣位,一切政事,均由宰相范质等主持,尊符氏为皇太后,恭上册宝。朝右大臣,也有一番升迁,说不胜说。

忠武(许州)节度使赵匡胤,调任归德(宋州)节度使,仍充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傅。

归德(宋州)节度使、检校太尉韩通,调任天平(郓州)节度使,仍充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封晋国长公主张氏,即张永德妻,为大长公主,令驸马都尉兼检校太尉张永德,为忠武(许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

所有范质、王溥、魏仁浦、吴延祚四人,均加公爵。

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坤,奏报说,击败辽骑五百人于霸州。周廷以国遇大丧,无暇用兵,但严饬戍边各将,慎守封疆,不得轻率出师。

辽穆宗耶律述律,本来是沈湎酒色,无志南侵,当关南各州失守时,他曾经对左右道:“燕南本中国地,今仍还给中国,有甚么可惜呢?”可见后来辽兵入寇,实是故意讹传。

北汉睿宗刘钧(刘承钧),屡战皆败,亦不敢轻来生事。不过三国连界,彼此戍卒,未免龃龉,或至略有争哄情事,自周廷遥谕静守,边境较安。

好容易过了残年,即是公元960年。

周廷仍未改元,沿称显德七年。正月朔日,幼主郭宗训,未曾御殿,但由文武百官,进表称贺。

过了数日,忽由镇、定二州,飞马报入东京,说是:“北汉主刘钧,约连辽兵入寇,声势甚盛,请速发大兵防边!”

幼主郭宗训,只有七岁,只知嬉戏,晓得甚么紧急事情。符太后闻报,急忙召范质等商议。

范质奏道:“殿前都点检兼归德(宋州)节度使赵匡胤,忠勇绝伦,可令作统帅;殿前副都点检兼镇宁(澶州)节度使慕容延钊,素称骁悍,可令作先锋;再命各镇将会集北征,悉归赵匡胤调遣。统一指挥,定保无虞。”

符太后是年轻女流,安知军事,一一准奏,即命赵匡胤率军北征;慕容延钊带着前军,先行出发。

慕容延钊领命,简选精锐,克日起程。

赵匡胤留石守信、王审琦留卫东京;调集各处镇帅,如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陆续到来,乃誓师北伐,逐队出发。赵匡胤亦陛辞而行。

都下谣言甚盛,说是将册点检为天子,市民惊骇,相率逃匿。其实宫廷里面,并没有这般消息,不知何故出此谣言,真正令人莫测呢?

若非有人暗中运动,哪有这等传闻?

究竟这种传言,是由何人首倡,当时亦无从推究。廷臣中也有几个闻知,总道是口说荒唐,不足凭信。

只有那符太后及幼主郭宗训,全然不闻此事。

赵匡胤率领大军,沿驿站前进,看看已到陈桥驿,天色渐晚,日影微昏,便令各军就驿站外下营,准备暂宿一宵,明日早晨再出发。

前部有散员指挥使苗训,独在营外立着,仰望云气。

旁边走过一人,向他问道:“苗先生!你在此望什么?”

原来苗训素习天文,凡遇风云雷雨,都能提前预报,就是国家灾祥,又往往言谈得中,因此军中呼他为苗先生。

苗训见问话的人,乃是赵匡胤麾下的亲吏楚昭辅,便用手向西指道:“你不见太阳下面,复有一太阳么?”

楚昭辅仔细远眺,果见日下有日,互相摩荡,熔成一片黑光。

既而一日沉没,一日独现出阳光,格外明朗,日旁复有紫云环绕,端的是祥光绚彩,乾德当阳,好一歇方才下山。

楚昭辅很是惊异,问苗训道:“这兆主何吉凶?”

苗训道:“你是点检亲人,不妨与你实说,这便叫作天命,先没的日光,应验在周,后现的日光,是应验在赵点检身上了。”

楚昭辅道:“何日方见实验?”

苗训道:“天象已现,就在眼前了。”

天道远,人道近,恐苗先生亦借天惑人。

说着,两人相偕归营。楚昭辅免不得转告别人,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军中都诧为异征。

不过,这时日已西沉,所谓天有二日的异象,只有他二人见到,别人也无从验证。

都指挥使高怀德,乃白马高思继之孙,齐王高行周之子,首先倡议道:“童谣说,将册点检为天子,京城人人皆知。今主上新立,况兼年幼无知,我等身临大敌,就算出尽死力,又有何人知晓?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识诸公以为如何?”

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应声道:“高公所言甚当,我等就依计速行。”

都押衙李处耘道:“这事须禀明点检,方可照行,但恐点检不允,好在点检亲弟匡义,亦在军中,且先与他说明底细,令他入秉点检,才望成功。”

大众齐声称善,便邀赵匡义入商。赵匡义时年仅二十二岁,却是非常老辣。

赵匡义道:“此事非同小可,且与赵书记计议,再行定夺。”

看官阅过上文,可记得节度推官赵普么?赵普此时,适任归德(宋州)掌书记,从赵匡胤出征,赵匡义即把此事告诉赵普。

赵普大喜,答道:“主少国疑,怎能服众?点检威望素着,早有大志,中外归心,一入东京,即可正位,乘今夜安排停当,明晨便可行事。”

赵匡义乃与赵普一同出庭,部署诸将,环列待旦。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四日,黎明。

看看天色将明,大众齐逼赵匡胤寝所,争呼万岁。寝门卫兵,摇手禁止道:“点检尚未起床,诸公请勿高声!”

大众道:“今日策点检为天子,难道你尚未知么?”

话音刚落,赵匡义推开卫兵,进入房内。

赵匡胤早已恭候多时,假装刚刚惊醒,便坐起身问:“你有何事?”

赵匡义便告知诸将拥戴情形。

赵匡胤道:“这、这事可行得么!”

赵匡义道:“兄长出生时就有异香,曾闻兄长述及襄州老僧言,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这语已经应验,兄长不妨就即位为天子。”

赵匡胤道:“且待我出谕诸将,再作计较。”

赵匡胤言毕趋出。

众军校露刃环列,齐声呼道:“诸军无主,愿奉点检为皇帝。”

赵匡胤尚未及答,那赵普已捧上一袭黄色龙袍,即披在赵匡胤身上,不胖不瘦,不长不短,正好合身,恰似量身定做一般。

高怀德等立即率众官兵下拜,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慌忙喊道:“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

士兵欢呼雀跃,万岁声更是响彻云霄。

赵匡胤无从禁止,累得声势沮丧,形色仓皇。

此时此刻,恍如十年前,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二十日,郭威澶州黄旗加身的场景重现。

真是有样学样。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只是,这次,赵匡胤早已安排人量身定做了黄色的龙袍,不用撕裂军旗。

赵匡胤待大众稍微安静,方宣言道:“你等休得喧哗,事关重大,奈何仓猝举行?况我曾世受国恩,亦岂可妄自尊大,擅行不义?”

赵普即进言道:“天命攸归,人心倾向,点检若再推让,反至上违天命,下失人心。若为周家起见,但教礼遇幼主,优待故后,也好算是始终无负了。”

说至此,各将士已拥赵匡胤上马。

赵匡胤挽辔,对诸将道:“我有号令,你等能从我否?”诸将齐称听令。

赵匡胤道:“太后主上,我当北面事他,你等不得冒犯!京内大臣,与我并肩,你等不得欺凌!朝廷府库,及士庶人家内,你等不得侵扰!如从我命,后当重赏,否则戮及妻儿,不能宽贷!从我乃归,不从我宁死!”

诸将闻令再拜,无不允诺。赵匡胤乃整军还回东京,当下派楚昭辅及客省使潘美,加鞭先行。

潘美是先去授意宰辅,楚昭辅是先去安慰家人,两人驰入东京,京城中方得消息。

时值早朝,突闻此变,统吓得不知所为。

符太后召谕范质道:“卿等保举赵匡胤,如何生出这般变端?”语至此,已将珠喉噎住,扑簌簌的流下泪来。

这也怪不得别人,这么大的事,怎么不问一下你父亲符彦卿呢?!

范质嗫嚅道:“待臣出去劝谕便了。”

符太后也不多说,洒泪还宫。

范质退出朝门,握住右仆射王溥手道:“仓猝遣将,竟致此变,这都是我们的过失,为之奈何?”

王溥噤不能对,忽口中发出呻吟声来。范质急忙放手,原来范质抓着王溥的手,指甲已掐入王溥手腕,几乎出血。

范质正向他道歉,正好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从禁中趋出,遇着范质、王溥等人,便道:“叛军将到,二公还在这里从容叙谈?”

范质道:“韩指挥有什么良法?”

韩通道:“火来水淹,兵来将挡,京中尚有禁军,宜急请旨调集,登城守御,一面传檄各镇,速令勤王,镇帅不乏忠义,倘得他星夜前来,协力讨逆,何患乱贼不平?”

范质道:“远水不解近渴,如何是好?”

韩通道:“二公快去请旨。韩通召集禁军便了。”言毕,急忙驰去。

范质与王溥尚踌躇未决。

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已接到赵匡义密报,具知大计。他两人与赵匡胤乃是结义兄弟,素来莫逆,有心推戴赵匡胤。便暗中传令禁军,放赵匡胤全军入城。

禁军乐得攀龙附凤,不生异言。赵匡胤等竟安安稳稳,进入东京汴梁城内,控制要害。

赵匡胤之前已经派属吏楚昭辅,入慰赵匡胤家属。

时赵匡胤老母杜氏在堂,闻报惊喜道:“我儿素有大志,今天果然成功了!”

及赵匡胤入城,已是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五日上午。

九年前的今天,也是正月五日,郭威进入东京,建立后周。当时的一切,似乎还在眼前。今天的一切,似乎是九年前的重播。

怎么得到的,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

百官早朝,正在议论陈桥传来的消息,忽见客省使潘美,驰入朝堂,报称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已由各军推戴,奉为天子,现已入京,专待大臣问话。

范质等仓皇失措,独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慌忙退朝,拟召集士兵抵御。

这时赵匡胤前部都校王彦昇,带着铁骑,驰入城中,凑巧与韩通相遇,大声道:“韩副使快去接驾!新天子到了。”

韩通大怒道:“天子自在禁中,哪里来的新天子?你等贪图富贵,擅谋叛逆,还敢来此横行么?速即回头,免致夷族!”说着,急忙向家门驰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