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阿苗的成长(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除了水泥,苏衡玉还在南宜城这边重新开了玻璃工坊,因为先前在京郊开办的那所玻璃工坊的经验,南宜城的玻璃工坊开办得更加顺利。

此地人烟不多,到处都是可以利用的荒地,所以苏衡玉很顺利就找到了合适的工坊地址,有水泥这种好东西,工坊的修建很迅速,并且这里的工坊比京城那边的更大。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回的工坊苏衡玉带着工匠们一起规划了一番,将其修建得更加合适和完善。

边关这边民风彪悍,像是京城那边流行的精致器具,在边关这里其实并不风靡。

况且南宜城这边的百姓遭受了多年的匈奴之痛,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幼子,家家户户基本没什么存银。

苏衡玉便没将主意打到周围县城的百姓身上,而是再次向魏帝提出了请求。

她在奏折中提出,京中的工坊可以专门做外邦的生意,而她这边的工坊则是官府经营,只做大魏人的生意。

她向魏帝保证,这些玻璃制品的盈利只留下一半作为建设南宜城的储备金,另一半则交到国库。

魏帝本来也存着扶持边关的意思,自然也愿意帮苏衡玉一把,况且对方都提出会叫出一半盈利了,他当然不会将到了口袋边的银钱往外推。

边关这边其实情况十分复杂,前些年匈奴不断扣边,将周围的县城染成一片血红。

是谢家人放弃了在京城的安逸生活,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边关,组建了谢家军,始终镇守此地,不再让匈奴进犯一步。

但先前那么多年的悲惨经历,让不少百姓都对边关产生了恐惧。眼看着边关的大小城池不断有百姓流失,这些属于大魏的土地都快要变成荒原。

没有人的城池算什么城池,没有人的土地,只会被旁人占据。

为了避免他们好不容易抢回来的土地,被匈奴那边夺走,朝廷只能推行百姓北迁的计划。

只是这计划仅仅开了个头便没了下文,首先是朝廷当时国库不丰,他们掏不出给百姓北迁的补偿,只能不断口头鼓励百姓们前往边关居住。

百姓们又不是傻子,北迁需要他们离开故土,路上还得走那么久,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银两。到了北地不仅每日都要担忧自己的性命,不知道匈奴何时会来犯。

他们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却半点儿好处都没有,这些百姓当然不愿意。

少数一些想要去碰碰运气的,最后也难以忍受北地凌冽的风,很快就退缩了。

故而边关这边的人越来越少,边关地区始终不见起色。

如今若是苏衡玉的办法起了效果,让边关逐渐繁华起来,那到时候百姓们不用朝廷劝说,就会主动前往南宜城等地,为自己谋求活路。

久而久之,边关发展起来了,一旦匈奴那边又闹事,谢家军想要临时招募兵士也更方便些。

且边关繁华,前去做生意的人也会变多,最会逐利的粮商们定然也会前往,如此一来遇见什么意外,谢家军临时购粮也有地方。

边关那边的税赋已经多年没有交过了,苏衡玉如今不过只拿出两样东西来,就能盘活南宜城的市场,给大魏带来利益。

魏帝思来想去,也没办法从中找出缺点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