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29章 吴三桂的发迹史(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我儿三桂,生于我这种拼性命,获取富贵的家庭,自小即无纨绔性子。”

“而且,于懂事时起,即入军中训练,从不怕吃苦,不抱怨劳累。”

“由是,在十六岁的小小年纪,就懂得练兵、带兵及战守策略,还拥有一支二十名强悍少年组成的亲兵卫队。”

“我们父子,感情至深。数十年来,是父子亦师友地相处下来,于军中,同朝为官,在大明王朝这片天下,堪称楷模!”

吴襄平静而赞其子,也是夸赞了他自己。

接下来,他就讲述起了吴三桂破清军围困,奋勇救父的故事:

当年,吴襄父子作为妹夫,外甥;下属总兵、游击将军。跟随祖大寿,镇守锦州城。

有一天,吴襄带领五百兵卒出城巡逻。

在大明朝边军之中,这样的例行巡逻,一般情况下不出现特殊状况,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然而,二般情况于这天就偏偏发生了:吴襄在锦州城外十多里处,跟皇太极亲自率领的亲兵卫队、正黄一旗满清兵撞上了!

满清一旗之兵足额编制七千五百人,加上皇太极的亲兵卫队二千多,这支满清军足足上万人。

明军中一直流传:满鞑子上万不可敌。

撞上了强敌的吴襄,哪敢迎敌啊?跑路都嫌爹娘只给生造了两条腿!

然而,吴襄带领的是步兵,哪里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呢?

当跑到锦州城东门外三四里的地方,吴襄他们已被满清铁骑追上,给围成了如铁桶中的蚂蚱一样。

绝望的吴襄这时哀叹:“我命休矣!”

可是,满清军执行皇太极的命令:对吴襄他们这五百明军,却是围而不杀。只对他们予嘶吼,恐吓加羞辱……

锦州城里,祖大寿、吴三桂闻讯上到东门城楼,看清了吴襄所处的困境,都是急得不行。

可是,吴三桂数次请求舅舅发兵营救父亲,都被祖大寿予拒绝了。

祖大寿的理由是:

这时锦州城里,只三千守备部队;

上万敌人大兵到来,就是图谋攻克锦州坚城;

皇太极对吴襄围而不杀,就是引诱祖大寿出兵援救……典型的围人打援,最后夺取城池嘛!

是啊,祖大寿的分析完全正确。

十六岁的吴三桂,也就无话可说。

可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被杀、困饿而死……或是被逼投降啊!

几番思虑过后,吴三桂把心一横!独自带领他自己的二十名亲兵,就冲出城门,如利剑出鞘般,向满清军阵刺杀上去。

这些个亲兵,实际就是吴三桂于辽东军中、民间各地,发掘、挑选、训练出来的少年家丁。

“家丁”,是辽东将领们于带领的正式军队外,自费组建的私人护卫武装。

一般将领选拔的家丁武士,都是孔武、剽悍、忠诚、敢死之壮汉。

具体人数,则要根据自身官阶、财力来决定了,也不一定就是官阶越高,家丁亦多。

像之前的熊廷弼、洪承畴等入辽统帅,官阶那么大,就是没有足够数量的“家丁”护卫,终致惨败、被俘那样的结局。

哪怕他们带来的内地悍军,跟辽东军相比,都是弱如草鸡般的存在,又怎么去跟满清铁骑抗衡?

辽东将领们为了使“家丁”在战争中、其他关键时候肯卖命出力,平时,就要给予他们在衣、食、住、行、装备、银钱等各方面最好的待遇。

辽东军的战斗力,最强不过是家丁!

所以克扣、甚至吃空饷都是军官们的常规操作。经商、走私、倒卖人口、军火,都是合法生意。打家劫舍,都是经常爱干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