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4章 范景文评明亡(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作为穿越人,李俊读过很多明末史料,在网上也跟众多明粉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对先前方正卿对朱由检的评论,没有发表言论,也没有不置可否。

一家之言,可做参考。

站在方正卿一个太监之立场上,他那么攻击崇祯,也是出于对大明亡国之激愤的一种发泄。

作为天启朝旧人,方正卿自崇祯登基就离开了朝堂,处江湖之远,对崇祯皇帝及朝堂之事并不是那么了解。

与方正卿不同,范景文自天启到崇祯,大多数时候居庙堂之高。

崇祯亡国之时,他还是东阁大学士。

最最重要的是,他不参与党争,又是着名的清官……

其实,李俊最想听到范景文对崇祯这个人,以及对大明之所以亡国的评判。

这事都向范景文提出,李俊就特别期待。

可是,范景文却在犹豫,这样说道:

“殿下,您要我怎么回复您呢?妄评君上,大逆不道啊!从我投井殉葬,您当不该对我有此一问。”

李俊则严肃地言道:

“范老啊,您那是为崇祯殉葬吗?如是,真就不值得尊敬!

我所敬您,是您为大明亡而殉葬。您投井前已知崇祯逃出京城,估计他去了南方,可您毅然投井。

被人救起之后,您就得知崇祯已死。

若您为崇祯殉葬,那么再次自戕,机会多多。可是,清廷清空内城时,您逃了出来……”

听到这里,范景文举手阻止李俊讲下去,“太子殿下洞察之细,常人不能及也!”

范景文这才算是开讲: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多种食材烩一锅,如何才使食材之味融合成一种美妙的大餐?

这是每个治国者首先要学习的。

要想融汇贯通,得要知组成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的基本诉求。

就是知其味,扬善味抑恶味,使大餐和谐,好看又好吃,能让人填饱肚子。好的小鲜还有益于人体康建(国家完美运作)。

大明朝后期,就是已不能协调各个阶层,致矛盾激化到不能调和。

内部腐坏,遇外力打击,自然崩塌!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在外力不足以摧毁这个国家之前,当尽全力使内部团结,至少达到稳定。

不然,不能对抗外力打击。

朝堂之上,君臣一心,怕是任何朝代都不能做到,但政令畅通是必须的吧?

崇祯皇帝不能了解这个国家国内的基本情况,更不知国外的威胁有多强大。

朝臣们已经不再做事.不敢做事,害怕做事,人浮于事,隐蔽坏事,破坏好事……

军队是一个王朝存续的保证,其重要程度不容多说了吧?

我大明军队,几百万?

由于历年积弊,军户制度早已崩坏。

到后期,我大明军队已经完全变身雇佣军。

成为统领者的发财工具,谁给钱,给谁打仗。

谁给的钱多,随时倒戈……

底层士兵被长官盘剥得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大明王朝的兵!

这样的军队能够保卫国家?爱惜百姓?拼死战斗?……

大明王朝啊,到了崇祯朝,还能维持十七年,都已经是最大奇迹。

已己之变时,皇太极领兵于南海子游玩嬉戏时,指着北京城对部下说:

城中痴儿(指崇祯皇帝),取之若反掌尔!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间兵练旗,以待天命可也……

农民,是这个王朝基数最大的群体。

民以食为天,让这个国家所有人有饭吃,有衣穿,而使国家能够稳定的重任也就落在农民身上。

历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都是基于这个因素。

到了明王朝后期,土地兼并已经使绝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

而朝廷,军队,地方政府要维持运转,又必须要从土地上收取税赋。

由于绝大多数土地已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人基本构成了大明官僚系统中的各级基础。

他们一是享有一定的免税政策,二是根本不愿缴税。而且他们又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

于是,所有国税被通过各种方式,强加到了拥有极少土地的绝大多数农民身上。

这部分农民哪怕投献了土地,还是活不下去,怎么办?

逃啊!

于是,流民产生,而且越来越多。

你说,没了土地,做佃户是不是好点?

实际情况是:境况更惨!如同卖身奴隶,重又回归奴隶社会,在重重盘剥之下,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