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音箱(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146章 音箱

音箱的进度显然要比麦克风快得多,等胶干燥了就可以测试了,甚至连漆都不着急上,反正是先测试。

胡杨的手艺还行,箱体做很是板正光滑,作为一个木工还是合格的,尺寸什么的也都符合标准,这就够了,先做标准的,然后和王旭学习怎么调制就好。

音箱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乐器类似的,他们都是靠共鸣箱来让声音传播,所以一双好耳朵是做音箱最重要的工具。

胡杨搞了两年音乐,虽然扑街了,但是却也让他的耳朵可以分辨出音质的好坏,对审美也有了自己的追求。

王旭将不同的喇叭进行了大量的组合,寻找他期待的声音,同样的音源,同样的功放,很容易比较出音箱音质的不同,嗯,可能只是对王旭来说是容易的。

好多人都听过一句高音甜,中音稳,低音沉,这是好音箱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高音还需要明亮通透,具有穿透力,如果是播放摇滚之类的,最好还要带些金属质感。

中音则需要自然准确,特别是中音中的人声频段,不能太夸张,也不能太压制,这个频段是人们平时接触最多的频段,也是信息表达的关键频段,所以必须准确,清晰。

而低音则除了沉以外还需要脆,这不是高音的那种清脆的脆,而是低音频率低,喇叭口径大,特别容易出现余震太长的情况。

这容易造成低音的混淆,延续时间过长等情况。脆就是必须该停止的时候不要拖拖拉拉,结束得干净利落。

前一个音还没结束,而后续的低音又来了,就会彼此叠加,形成含混的效果。这种情况是特别影响听觉体验的,很多时候,你会感觉似乎这个低音特别乱,那就是这种含混感觉造成的。

这种混淆有可能是喇叭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共鸣箱的问题,当然更可能的是组合的问题,甚至和摆放位置与周围环境有关。要么怎么说系统工程特别复杂呢,不经意的调整都可能导致整体效果的变化。

音箱这种东西,其实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已经很成熟了,大部分的喇叭技术和音箱技术都已经问世,而新的技术也没能引发什么特别的革命。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没什么创新的领域,就和麦克风一样,二战时期的高灵敏麦克风就已经可以做到听清百公里外海豚的叫声了。

当然现在可以更灵敏些,那但不过是电路元器件的发展导致的,和麦克风本身的技术没太大关系。

所以王旭从音箱与麦克风上弄出来的技术都是材料方面的,不过这会儿还有一个领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那就是有源音箱领域。

这是一个把信号解码,滤波,功率放大等一系列电路直接做进音箱里的整合系统。可以直接接收普通音频信号,然后直接播放出来。

这种音箱需要独立的电源,所以叫有源音箱,现在这个年代,这个东西又叫多媒体音箱,目前全世界都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

这是电脑发展的一个副产物,随着个人电脑的广泛普及,电脑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从386时代开始,各种多媒体应用出现在个人电脑上,而电脑上那个只能发出简陋声音的喇叭就显得完全不够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