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89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自从腰鼓秧歌队把徐家强迎进疙瘩村,徐家强脸上始终挂着真心的笑容,随行的苗茹兰问来这里已经三年的宋玉娇:“什么是黄土高原民居的特色?”

宋玉娇说:“黄土高原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是民居形式以窑洞为主,因为此种房屋结构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且窑洞多依地形而建,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充分适应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性质,即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

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

另一种是约三四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七至九米,宽、高皆为三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

魏枣花补充说:“窑洞式民居是一种很古老的居住方式,即在黄土断崖地区挖掘横向洞穴作为居室。因为它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等优点,虽然存在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但在北方少雨的黄土地区,仍为人民习用的民居形式。

按构筑方式可分为三种:靠崖窑、平地窑、锢窑。

靠崖窑即是利用天然土壁挖出的券顶式横穴,可单孔,可多孔,还可结合地面房屋形成院落。

平地窑又称农家院落,地坑院、地窨院、暗庄子,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使之形成人工土壁,然后在坑底各个方向的土壁上纵深挖掘窑洞,也可以说是竖窑与横窑结合而成的民居。此式窑洞多流行于河南巩县、三门峡、灵宝和甘肃庆阳、山西平陆一带。

锢窑为在平地上以砖石或土坯按发券方式建造的独立窑洞,券顶上敷土做成平顶房,可以晒晾粮食,多通行于山西西部及陕西北部。目前中国的窑洞民居大致集中在晋中、豫西、陇东、陕北、冀西北五个地区。”

徐家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作为地下空间生土建筑类型的洞,其建筑艺术特征又与一般建筑大异其趣。窑洞建筑是一个系列组合。

窑洞的载体是院落,院落的载体是村落,村落的载体是山或川、还有的黄土大自然,所以这种建筑造型艺术特色从宏观的窑洞聚落的整合美到微观细部的装饰美,无不打上‘窑’字号的印记。

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Sx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

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

据初步统计,自解放至今,中国的窑居群众总数达一亿一千万,目前仍采取窑方式者则有四千万人之多。其分布区域以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为主,很多贫困户居住的土窑,年久失修,由于暴雨洪水、滑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窑洞房屋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广大窑居人民群众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希望他们能够走出窑洞,生命安全不再受到威胁。”

李天昊说:“在黄土高原上,黄土的透水性都是比较差的,所以建造的窑洞就正好利用了这个特点,这种窑洞节省了非常多的劳动力,一般都是建在山腰上,可以克服黄土高原上的风沙。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

徐家强看了看众人对李天昊说:“天昊,走出窑洞计划由你具体实施,我会派人协助你。”

“行,但是你得把财务总监薛佳颖给我留下,有许多的事情我还要仰仗她。”李天昊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