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 猪的传染病 沙门氏菌病(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概述

沙门氏菌又称副伤寒,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

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

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因素,该类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发病率上升而倍受重视。

主要危害猪和鸡。

1884年由德萨蒙博士首次发现(霍乱沙门氏菌)。

?病原学

1.形态:革兰氏阴性、无荚膜,有周鞭毛(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无),不形成芽胞的短杆菌,属肠杆菌科。

2.血清型:2500多个血清型,常见危害人畜的非宿主适应血清型只有20多种,加上宿主适应血清型,约30余种。

主要有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

依据o(菌体)抗原、Vi(荚膜)抗原和h(鞭毛)抗原划分。

(o抗原分为A、b、c1~c4、d1~d3、E1~E4、F、G1~G2、h...Z和o51~063、o65~o67,共51个群)对人畜致病者主要为A-F群(98%左右)。

3.致病力:与大肠杆菌相似,对干燥、阳光、腐败抵抗力强。

肠炎沙门氏菌在10~19%氯化钠中生存75天。

耐热毒素.75c,1小时仍有毒力,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动物均感染,幼畜最易感,特别是1~4月龄的仔猪,1月龄前后的犊牛,断乳前后的羊,6月龄内的幼驹。传播途径:

主要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等;

子宫内感染(垂直传播)

内源性感染(带菌现象普遍)

·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原随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畜。

无症状沙门氏菌感染很常见。

爬行动物(乌龟等)带菌比例最高。

?猪沙门氏菌病

过去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气喘病合称为五大传染病。

猪沙门氏菌病是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亦称为仔猪副伤寒,其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的坏死性炎症,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多发于幼龄仔猪(1~4月龄小猪),成年猪少见。

病原为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

流行特点:

一部分发病,一部分隐性或慢性经过,一旦气候变化,营养不全,特别缺乏维生素、ca、p比例失调,环境脏,拥挤为诱因;以上因素与长途运输等,带菌动物易发病。

往往继发于猪瘟等其他传染病,副伤寒容易掩盖猪瘟。

?临床症状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沙门氏菌多在潮湿雨季多发。

·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全身衰竭;

下痢,排出污黄、恶臭稀粪。

鼻端、胸前、腹下皮肤、两耳及四肢末梢出现蓝紫色斑。24小时内死亡或病程2~4日,病程短,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

急性副伤寒时耳朵、鼻端等肢体末梢皮肤瘀血,呈弥漫的紫红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