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二章 肝功能不全(第三章 肝炎(1)(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1.细菌性肝炎

很多细菌均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沙门氏菌、坏死杆菌、结核杆菌、巴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禽弧菌及钩端螺旋体等都可引起肝炎。

细菌性肝炎主要以变质、坏死和形成肉芽肿为特征。

细菌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包括门静脉、新生儿脐部静脉感染、肝动脉、胆道系统上行感染等到达肝脏而形成脓肿。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因素,尤其是某些对肝脏组织具有明显亲嗜性的病毒,往往在引起相应传染病的同时,可在毒血症的基础上促发特定的病毒性肝炎。

疱疹病毒通常感染新生儿或胎儿而导致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包括流产性马疱疹病毒(马疱疹病毒1型)、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山羊疱疹病毒、犬疱疹病毒(犬疱疹病毒1型)、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毒(猫疱疹病毒1型)和伪狂犬病病毒(猪疱疹病毒1型)等。

疱疹病毒感染途径包括胎盘暴露、产道、与受感染的同窝仔畜及口鼻分泌物接触等。

此外,鸡包涵体肝炎、鸭病毒性肝炎、犬病毒性肝炎、牛和绵羊的裂谷热和兔瘟等病毒性传染病过程中,常伴有肝炎的病变。

3.寄生虫性肝炎

多见于原虫感染和某些寄生虫的幼虫移行引起。

如弓形虫、兔球虫、鸡组织滴虫感染以及动物蝈虫的移行等均可引起寄生虫性肝炎。

(二)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以外的其他毒性物质所引起的肝炎。

主要是一些亲嗜性的化学物质、霉菌毒素、植物毒素及机体代谢产物。

1.化学药物及毒物

农药、四氯化碳、氯仿、硫酸亚铁、铜、锑、磷、砷、汞、棉酚、煤酚、某些抗生素、呋喃类药物等长期过量使用,均可使肝脏受到损害,引起中毒性肝炎。

与肝炎相关的药物有:三氟溴氯乙烷、异烟肼、利福平、酮康唑、阿米替林、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都可能引起肝炎。酒精也是引起肝炎的常见原因。

2.代谢产物

由于机体物质代谢障碍,造成大量中间代谢产物蓄积。这些中间代谢产物可引起自体中毒,此时常发生肝炎。

3.植物毒素

动物常因采食有毒植物而引起中毒性肝炎,如野百合、野豌豆和小花棘豆等。

4.霉菌毒素

一些霉菌如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镰刀菌、青霉菌等产生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通常在被真菌污染的饲料的储存过程中产生,特别是在潮湿的条件下,可能存在于许多作物中,包括玉米、花生和棉籽,动物摄食由上述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常可发生肝炎,在犬类可导致严重的急性毒性暴发。

二、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实质损伤为主,即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等。

1.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可分为4种模式,即随机性、区域性、桥联性和广泛性。

(1)随机性肝细胞变性和\/或坏死

特征是在整个肝脏内存在单个肝细胞或多灶性坏死。

这些区域在肝脏中随机分布,在肝小叶内位置不固定。

这是许多传染因素造成的肝损伤的典型模式,包括病毒、细菌和某些原生动物。肝脏表面可见明显的散在苍白色或暗红色(较少见)病灶。

大小可从几微米到几毫米。

(2)区域性肝细胞变性和\/或坏死

区域性肝细胞变性和\/或坏死的特征是损伤发生在肝小叶特定区域内的肝细胞中。

这些区域包括肝小叶中心区域、肝小叶中间区域和门静脉周围。

病变区域呈灰白色,肝脏轻度增大,边缘钝圆,质脆易碎,肝包膜和切面上的肝小叶明显。

一旦肝小叶特定区域的肝细胞坏死,就会导致血窦扩张和充血,使受影响的区域呈现红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