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周朝(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我国古代历史上,周朝不仅是第三个王朝,而且还是奴隶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由于其前期,都城在镐京,其后期,都城在洛邑,所以,史学家,就把它分成了两个时代,西周时代与东周时代。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那个地方,打败并消灭了商朝军队,所以,牧野之战,也成了商朝灭亡,周朝建立的标志。大周开国以后,周武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分封制度,并把分封制度贯彻落实到社会各阶层,以达到“维护统治,树立威信”之目的。这个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亲国戚、文武功臣,以及历代帝王的后裔。也正是这个分封政策,周王朝才中国历史上统治了858年。

公元前1043年,武王去世,成王继位。由于刚继位的成王,年龄还小,根本就无法独自一人,成为天下初定之主,所以,武王临终时,早就托孤于王弟周公旦,让他担任摄政侯爷,辅助幼主治理天下,另外还要他,预防诸侯叛周。

果不其然,公元前1041年,周公旦一掌握实权,就引起了管叔、蔡叔、以及部分诸侯的疑虑或不满,而暴发了“三监之乱”。这个“三监之乱”,因王弟武庚拉拢三监发动叛乱而得名。周公旦一得到这个情报,就派兵镇压,过程特别曲折、战事特别艰难,整整打了三年,才彻底把叛军镇压下去。叛军镇压下去以后,至于乱党首领、罪魁祸首,武庚、管叔、霍叔三人,自然是不言而喻,讨不了好果子吃:诛杀了武庚,斩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废黜了霍叔。

公元前1037年,周公旦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把政权还给了成王;第二,为了更好地管理东方领土,还建议成王,派人在洛邑,开始建筑了新都。搞起了两都制——西都镐京制和东都洛邑制;第三,制定礼乐等各种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大周王朝的国家体制。

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去世以后,其儿子姬钊继位,史称周康王。临死前,周成王担心太子不能稳坐江山,所以,又搞了一次天子托孤,把太子姬钊委托给了几位非常能干的诸侯、大臣,请这些能干的大臣、诸侯辅佐太子,治理天下。这些诸侯、大臣果然没让成王失王,周康王在他们的辅助下,不仅坐稳了江山,而且还进一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先平定了东夷的叛乱,再获得了北征的胜利,后获得了西伐的成功。正是这样,历史学家,才把成、康二王,两个阶段,称之为“成康之治”。

公元前1015年,大周开国功臣姜子牙,在镐京逝世,活了139岁。他一逝世,大周王朝,就出现了衰败之象。

公元前996年,周康王一去世,太子姬瑕一继位,周昭王一登上历史舞台。周王朝,就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在周昭王统治期间,大周王朝所发现的自然异象,简直就是规模巨大、到处都是。这些异象一出现,就成了时人心中的不祥预兆——王道缺失。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大周朝廷就对地方诸侯中那恃强凌弱的现象视而不见。朝纲偏斜,是非颠倒,武力决定一切的时代一来,荆楚地区的诸侯叛乱,就变得没完没了。

公元前980年,周昭王还是做了两件正事:一是率领军队,大搞“军事演习”,威慑东夷各国;二是在东夷各国,有点畏惧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王室对东夷诸侯的控制,而进一步达到了孤立荆楚地区的目的。只不过,事与愿违、非常可惜的是:公元前977年,荆楚三地再次爆发叛乱,周昭王御驾亲征,平定叛乱,班师回朝,回到半路上时,竟然突然落水溺死了。

公元前977年,昭王的长子姬满继位,史称周穆王。周穆王是一个较有出息的天子,他一登上政治舞台,就任命君牙为大司徒,伯同为太仆,让君、伯二人共同辅政。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66年,他还西征犬戎,俘获了5名犬戎王。

公元前965年,造父由于养马技术极好而被穆王看重,穆王经常命他驾着王车,出去打猎,或者游玩。有一次,他们西行,还遇到了西王母。在西王母那里,玩着玩着,竟忘了正事,若不是徐国发生叛乱,马上要返回镐京,恐怕乐不思蜀的穆王,不知何时,才会命造父驾着马车,日行千里,昼夜不停地带着穆王回到镐京。由于造父技术过硬,赶回镐京及时,没有给周朝的统治造成损失,所以,周穆王为了感激造父,便把赵城封给了他。

公元前964年,中亚有位高僧来中国传教,他不惧水火、金石,变化万千,周穆王听说后,十分好奇,马上派人把他请到了王宫。高僧到了王宫后,与穆王谈了很多很多,在谈论的过程中,觉得他的教义,极有道理,不知不觉,就达到了迷恋的境界。正是这个迷恋,穆王又准备带上众人西游佛国,引起了很多文武官员的不满,他们诽谤高僧是个骗子,并且还为难高僧说:听说他不惧水火,能够随时穿过金石,变化无穷,不如现在就让他来表演一下吧。高僧一听,马上一演,果不其然,真是水里、火中,随便进入,金属、石墙,随便进出。无论何物,只要众人出题,他真是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简直是以假乱真,不可思议。如此一来,在那些文武官员再也无法可说的情况下,更不怀疑的周穆王,便带着他的车队,向西方佛国“取经”去了。

公元前941年,周穆王率领军队攻打荆楚。

公元前939年,周穆王,在涂山,召集诸侯,参加大型会议。

公元前922年,周穆王去世,他的儿子姬繄扈继位,史称周共王。到了周共王时期,周朝就已是土地封完,再也没有土地可封了。只是为了激励文武百官、王亲国戚等人立功,共王才假装淡定地把周都附近(周围)那少得可怜的土地,继续分封给有功之人。如此虚张声势地一干,周王室所能支配或使用的领土,及其上面的民众、牛马、树木等资源,就更少了。属于经济基础的这些东西一少,以天子为代表的周王室就算再强,恐怕其势力也强不到哪里去了。王室天子的实力一弱,天下诸侯的实力一强,那后来的天下大乱,以强凌弱,弱肉强食,就毫不奇怪了。

公元前900年,周共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囏继位,史称周懿王。周共王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发生了严允侵犯周朝的事情,并且这一事情,还让周朝损失惨重,到处都是国人讽刺中央,批评中央领导腐败无能、治国无方的诗歌。

公元前893年,西戎侵略周朝边境,就连周朝京城都遭到了其威胁。这就更加明显地证明了大周王朝的国势衰落。接着,就在同一年,天气突然变得极冷,以至于很多国人都在这次天灾中,失去了性命。这样一来,普遍迷信的周人,肯定会认为:这一定是周懿王昏庸无道,以至于遭到了上天的惩罚。这一点,就连周懿王也是如此,不然他绝对不会把都城从镐京迁至犬丘(今陕西咸阳)。只不过,迁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是不迁都则罢,一迁都又遇到了海量的新问题。如此一来,这种昏庸无道,遭到天谴等感觉,就更是坚信无疑了,以至于没过多久,整天遭受疑虑困扰的周懿王,就出现了饮食难进的问题(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得了食道癌)。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一去世,他的叔父姬辟方,就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史称周孝王。孝王,虽是篡位而变成的天子,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一个中兴之君。毕竟,他一登上政治舞台,就扮演起了励精图治的角色:利用王权改善经济,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对外击败西戎,迫使西戎献马求和。不仅如此,他还派秦非子到汧渭养马,成功地建立了战马养殖基地。

公元前887年,秦非子,由于养马有功,而得到了周孝王的封赏,孝王把一块土地封给了他,史称秦邑。只不过,遗憾的是:周孝王怎么也没想到非子的子孙后代,通过不断的努力,竟能使秦邑变成秦国,再经过数代的努力,居然能够统一天下,而建立秦朝?

公元前886年,周孝王一去世,故太子姬燮(注意:他并不是周孝王的儿子,而是周懿王的儿子,应该是周孝王的兄弟),就发动政变,夺回了王权,当上了天子,史称周夷王。

公元前884年,蜀、吕二国,向周王室进献了一块珍贵的琼玉,周夷王一高兴,当时就在黄河边上,以入宾之礼,款待了客人。

公元前883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在周夷王面前,进献谗言,诬陷齐哀侯。周夷王轻信谗言以后,没过多久,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以贪污腐化为借口,而把齐哀侯烹杀。只不过,此消息一传到齐国,没过多久,哀侯的儿子襄公,就报复起纪国来了。他把鲁桓公、郑君子亹一杀,纪国失去了保护伞。保护伞一失,纪炀侯就迎来了亡国的齐军。纪国一亡,不管他死不死,他这个亡国之君,都当定了。真是:“九世犹可复仇,百世可待也”。

公元前879年,周夷王派虢君率领六军之师讨伐了太原之戎。这次战争,他是大获全胜,抢到了1000匹马。

公元前878年,周夷王去世,他的儿子姬胡继位,史称周厉王。周厉王一登上政治舞台,就扮演成了好战、无能的角色。他与淮夷、戎二国都打过仗,就是一次都没打赢。没打赢,还无所谓。关键是:他这个人,还贪得无厌,横征暴敛,为了压制国人不满的情绪,还派人到民间,监视国人的言论。国人没有抱怨则罢,只要有人抱怨,就立刻诛杀。国人都是如此,那野人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如此一来,没过多久,周王室统治的天下,就是人人自危。

公元前841年,国人不满周厉王的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暴动,史称“国人暴乱”。周厉王连忙带领亲信逃离镐京,一路逃亡到了彘(今山西霍州)。朝廷无主,于是诸侯们推举召穆公和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

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去世,在位36年。他的儿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周宣王任用召穆公等贤臣来辅佐他,借助诸侯的力量平定叛乱,使西周的国力得到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派遣军队攻打太原之戎,但遭遇战败。

公元前793年,周宣王再度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仍旧失败。

公元前790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终于获得胜利。然而,同年,周军在千亩之战中被姜戎击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围。

这些战败大大耗费了西周朝的国力,使得宣王的中兴之举成为昙花一现,西周的灭亡之路也开始被铺设。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在位46年,他的儿子姬宫湦继位,史称周幽王。在其统治期间,他沉湎于酒色,不理国事,使得西周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政局动荡。

公元前780年,镐京发生地震,泾、渭、洛三条河川随之颠簸。同年,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也发生了崩塌,这预示着西周的衰落。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讨伐褒国,得到美女褒姒,从此陷入温柔乡,荒废政务。

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听了褒姒的谗言,废黜了王后申氏及其儿子(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新王后,及其儿子姬伯服为新太子。不仅如此,更加过分的是:他还扮演了比虎还毒的角色,派人刺杀她们母子。在这种形式下,申后母子一跑到申国,把自己的遭遇向父亲、外公一说,勃然大怒的申国国君就有讨伐暴君之心了。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进攻幽王。最终,周幽王及其太子姬伯服被犬戎战死于骊山脚下,结束了275年的西周统治。

西方历史书籍中,周朝的衰落被认为是陈旧僵化,专虐女子的统治方式,以及官场的内斗所导致的。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不过,平王一登基,虢公翰也携就拥立幽王的弟弟、平王的叔叔姬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这个周携王一出现,他就与周幽王,扮演了“二王并立”的历史角色。

公元前770年,为避免犬戎之难,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为讨好周平王,在周平王面前建议讨伐周携王,平王同意后,他便派人袭杀了携王,结束了二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

周平王统治时期,周朝进一步衰微,诸侯国络绎不绝发动征战,强国并弱国,以齐、楚、秦、晋四国最强。周王朝的实际权力也不再在天子手中,而是在方伯手中,从此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就出现了,“霸”即指统治了一方的强国领袖,“伯”则相当于高级官员的职位。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他的嫡长孙姬林继位,史称周桓王。

公元前718年,晋国曲沃封君曲沃庄伯贿赂周桓王,让他答应庄伯联合郑、邢两国攻打晋都翼城。周桓王派兵协助曲沃庄伯,导致晋鄂侯战败,逃亡至随邑,不久去世。曲沃庄伯趁机再次攻打晋国,由于曲沃庄伯已经背叛了周桓王,因此周桓王反过来支持晋国,并派兵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最终战败,周桓王随即立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为晋国国君。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前来拜见周桓王,却遭到了无礼对待。

公元前716年,周桓王派凡伯到鲁国访问。

公元前715年,郑庄公因遭到周桓王的无礼对待,与鲁国进行许田互换(周天子祭祀泰山的专用田)。

公元前714年,周桓王派南季到鲁国访问。

公元前708年,周桓王派宰官渠伯纠到鲁国访问。同年冬天,周桓王联合秦国出兵包围芮国,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因不满郑庄公以卿士身份专权,率领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两军在繻葛大战,但最终周军惨败,郑国将领祝聃更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这一箭令周天子颜面扫地。

公元前705年,晋国曲沃封君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引发了晋国内部的动荡。

公元前704年,周桓王派虢仲到晋国拥立晋哀侯之弟、晋小子侯叔父晋侯缗为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