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7章 马氏发家史(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鲁涛从舅舅庄晓峰那里知道了马飞龙大概的情况,马家是香港制造业龙头,马飞龙的父亲马志欣是澳门人,16岁那年,从澳门到香港捞生活,进过电视台,应聘过空少,参加过艺人培训班,最后找了行一份电机洋行仓库管理员的工作。

几年后,马志欣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升为经理,但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马志欣,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在洋行很难升到更高的职位,毅然决定自己创业。

这一年,他与在洋行相识的汽车工程师一拍即合,拉起了一家进出口电机设备的贸易公司。

20世纪50到60年代,被两次世界大战中断的工业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香港此时优势尽显,在人口数量巨大的亚洲、甚至全球贸易中都承担了转口中间商的角色。

做贸易代理的马志欣,选择了一条最容易实现原始积累的短路径。

四五年间,马志欣的贸易公司赚了一些钱,却始终要面对一个难题:作为代理经销商,他们只能随行就市,既无法从根本上决定产品定价,也没法把控产品质量和开发。

惯于追逐新目标的马志欣感到很不安,思来想去,他决定从代工开始,自己做制造。

创欣实业正式成立,公司揽到的最初业务,是为美国品牌生产电钻。

马志欣对产品吹毛求疵,精益求精,代工的电钻获得美国品牌的极高赞誉和好评,订单大大增加。

这一年的年底,创欣的出货量达到了100万部。

在制造业里,代工常被比喻成“为人做嫁衣”,这既指代工厂家没有独立品牌,也指它不掌握核心技术,不是正牌的制造者。

虽然从代工中赚了不少钱,这个处境,始终让马志欣感到难受。

1972年,创欣撞上了一个大机会。

日本知名电动工具品牌来到香港,准备寻找代工企业,在考察了创欣实业之后,觉得公司基础很不错,准备签订代工协议。

马志欣却想得更远,要得更多!

他与日方接触、请求、谈判多次,最终说服日本厂家入股创欣实业,持有20%的股权。新股东在给大笔订单支持的同时,还慷慨地补强了整个技术体系。

通过这次合作,创欣实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在代工之路上,马志欣和创欣实业距离自己的“电兔”更近了一步。

1980年,创欣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80年代的香港,人人嘴里都在谈论着炒楼、地皮和股票,香港曾经称雄的纺织、玩具、塑料等传统制造业,利润日渐微薄,资金周转又慢,已经露出了下坡迹象。

马志欣这时看到的香港,已从机器轰鸣的工业大厦中走出,迈向金砖铺地的金融都市。

脑袋灵活的他,没有死守着制造代工行业,而是把目标发散。

一方面,他拓展着本业,利用大陆充分的原材料供应优势,另一方面,又拥有自由贸易港的基础。在这里,技术、资本、人才都可以自由流动。

更重要的是,虽然老制造在走下坡路,电子加工制造却随着全球经济大潮,步入了新的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马志欣积极拓展新的领域,从最火热的房地产行业入手,投入大量资金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当时香港经济开始发展,对于商业楼宇的需求非常大,马志欣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工业楼宇。

创欣公司的上市,不仅使该公司由一间家族公司变为公众公司,更通过发行公众股,筹措到一大笔资金,加速了在房地产业方面的投资。

在整个80年代,创欣集团兴建了大量工业楼宇。其中除一小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用于出租。

到90年代初,创欣集团仅出租的工业楼宇已达十多万平方米,年租金收益达七千余万港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