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7章 骨瓷(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实际上瓷土并不少见,很多黄土地下挖个一人深,出来的青白色质地细腻的像牙膏状的黏土就是。

不过就像不是什么沙子都能烧制玻璃一样。品质和高岭土媲美的瓷土,则是凤毛麟角。

其实很多地方饥荒年拿来充饥的“观音土”,主要成分跟高岭土就十分的接近,只是成分里面少了些钙和微量矿物的成分。

而加入一部分富含钙、磷的牛、羊、猪(以牛为佳)骨粉后,就可以让普通的瓷土烧制出来的瓷器,达到优质瓷土烧制出来的效果,并且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奶白色。

骨瓷却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它的由来却又离不开中国。

由唐至清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瓷器大量源源不断的出口到西亚、欧洲各地。

英语中中国和瓷器同音,就可以知道瓷器这种来自东方的神器,对尚未开化的西方人得震惊。

中国瓷器凭借着光滑细腻的触感、美观的器形以及色彩绚丽的纹饰,在1000多年里深受欧洲王公贵族上的追捧,上层阶级不惜斥重金争相购买。

长途贸易的巨大风险,漫长的海陆运输,让东方的瓷器流转到西方后价格可以和黄金媲美。

有个真实的事例可以说明,骨瓷发明之前瓷器在西方的价值连城。

即使在大航海时代后期的1745年,瑞典的哥德堡号(Ship Gothenburg)满载着700吨从中国采购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丝绸,从广州启程回国,九月份驶进了哥德堡海港。

然而眼看着就要靠岸,这艘船却触礁沉没了。

由于是近海,当时还能打捞上来近30%的货物,其中丝绸和茶叶因为泡了海水基本上不能用了,能卖钱的就是一点瓷器。

但是就仅靠着这一点中国的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不仅支付了哥德堡号这次长达两年的中国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让股东们获得了14%的利润。

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当时中国瓷器在西方的价值不菲。

因此在本地仿制来自遥远东方的瓷器,一直是欧洲许多工匠一辈子的梦想。

早期是他们的工艺水平太烂了,烧个水杯没有把手(因为他们接不上),烧个盘子还是方口。(因为他们没有脚踏的制胚旋转陶瓷轮,造不出圆口的。现在披萨客那种方中带圆的盘子,可能是他们祖传的工艺。)

然而在后来解决了工艺问题后,悲催的欧洲工匠发现由于原料的问题,他们做出来的常常是“瓷器与陶器”的结合体。(估计接近现在景区那种五块钱一碗,喝了砸碗的灰褐色的“土碗”。20-30年前农村酒席都用,老旧电视剧里也有。)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伦敦的郊外一个叫托马斯·费雷的工匠他喝多了,将邻居的骨粉当瓷土送窑里烧了,做出来一种很通透的东西,这就是骨瓷的雏形。

后来经过一个叫乔西亚·斯波德的陶艺家反复的试验改良,终于成功的完成了批量骨瓷的制作,并进行了商业化推广。

骨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瓷器市场。

虽然直到今天骨瓷依然很难达到传统薄胎瓷的薄透程度,也很难做到完美的洁白无瑕。

不过相比起传统的瓷器,骨瓷的透光度更好,硬度也更大。对于同样大小的瓷器,骨瓷会比陶瓷更轻,而且颜色更加温润,保温效果也更好。

当然骨瓷也有一些不足,由于原料的硬度大含水性差,包容不了太多结晶水和浸润水,这就导致它的胚料可塑性非常差,不能手工制胚,只能通过模具挤压生产。

不过骨瓷配方的这个缺点,对当时已经进入蒸汽时代的西欧并不是什么问题。

当时在英国有个叫月光社的科学技术组织,这个组织里面包括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还有一个地质学家叫韦奇伍德。(月光社是个有意思的组织,有机会再好好说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