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8章 身材焦虑案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一)如今,万物皆可内卷。大人的工作时长、孩子的成绩,甚至是课外兴趣班项目,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竞争项目了。可是万万没想到,身材也开始内卷了,这种焦虑甚至蔓延到了孩子们身上……

育儿小观察

最近看到了一些热门讨论话题:“8岁小孩腹肌炸裂”“7岁女孩自幼习武,练出8块腹肌”“初二女生因身材遭到同学嘲笑,进行节食减肥,一天催吐5次,导致进食障碍”“未成年女孩因‘身材焦虑’,花上万元健身”……

追求好身材无可厚非,但孩子们是否有必要承担这种压力呢?

身材,关乎健康,更关乎审美

一方面,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增长,孩子们确实该控制一下身材了。另一方面,对“身材”的过度关注正在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身材”好坏,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掺杂了审美问题。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承担他人的审视,经受一些外界的压力。

现在社会层面审美大体还是倾向于白、瘦的,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孩子都曝露在这种观点之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类似的标准:肤色深是不够好看的,胖是不应该的。

而父母这边,要么是出于健康考虑,要么是顺从审美,都会试图对孩子的身材加以“管理”。

身材焦虑一时,影响可能一世

孩子经受多重影响,一旦产生了身材焦虑,一系列的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

用节食等极端手段不科学地控制身材,影响生长发育;

焦虑容易造成不自信,影响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更有甚者,孩子们会不自觉地与隐形校园暴力,或成为受害者:给同学取嘲讽身材的外号,孤立身材“不好”的同学,甚至因此产生直接身体冲突。

抵御身材焦虑,父母很重要

父母对自己身材的要求,也会映射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节食,孩子吃饭的胃口也不会太好;如果父母常用不好的语气谈论别人的身材,孩子也会模仿。

因此面对身材焦虑,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盟友。

首先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过滤审美偏差,建立开放的身材意识,明白健康高于身材,内在重于外表。

其次就是要让孩子自尊自信,友善待人。爱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不制造焦。

最后也很重要的是,带领孩子健康饮食,坚持锻炼。用科学的方法,保持好身材!

(二)阮玉盈(重庆大学)

近日,一段妈妈分享的一岁宝宝称体重时小心翼翼地上称并且在妈妈问“胖了没?”后努力吸肚子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网友纷纷表示被逗乐,笑称这像极了节后上称的“我”。(2月7日 陕视新闻)

视频一经发出,便因为宝宝的可爱上了热搜,引来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有网友评论“所以这是和妈妈学的吧?”“小小年纪就知道要保持形体美,长大一定是个大美女”“宝宝把尿不湿脱了会更瘦”……此类评论看似是在对宝宝的行为进行调侃,并没有恶意,但是仔细深究,这类评论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身材极其苛刻的要求与无形中加剧的身材焦虑。

1岁的宝宝并没有对身材的完整认知,更不知道“胖”和“瘦”在许多人心中代表着什么,宝宝的世界中只有好与坏的标准。但是宝宝小心翼翼上称的动作告诉我们,她在无形中认识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大,便是“坏”,如果数字小,便是“好”。这样的观念形成和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也许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材和体重要求严格,经常产生焦虑的情绪,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对体重产生了模糊的认知。在发现孩子出现了类似“身材焦虑”的情绪后,一定要及时纠正,告诉孩子称体重的目的不是看自己够不够漂亮,够不够瘦,而是监督自己是否健康。只有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确看待体重问题的思想,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始终保持自信,不再产生身材焦虑,出现为了减肥将健康弃之不顾的现象。

在大自然中,美是不被定义的,不论是翠绿的青山还是苍茫的戈壁,都是美的象征。但是在人类身上,美却总被束缚。在很多人的审美观念里,美的身材一定要足够、足够高,皮肤要白,眼睛要大……相反,胖的、皮肤黑的便会被许多人嘲讽,甚至冠上极具侮辱性的外号。这些互联网上的畸形审美影响着许多人的心态,给许多人带上了无形的枷锁,身材焦虑应运而生,甚至蔓延到了低龄群体。

古今中外,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被局限在“白幼瘦”的畸形审美下,健康即美丽。我们不能仅将1岁宝宝上称的反应当笑话看待,更要及时反思,我们是否对他人的身材要求过于严格,是否对自己的体重持有过度焦虑的心态。及时改正,放平心态,接受美的多样性,别再让身材焦虑影响到我们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三)最近几年,“A4腰”“性感大长腿”“精致小V脸”等网络热词的涌现,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身材的要求,达到了几近苛刻的要求。当然,越来越多“完美身材”的出现,能够让人一饱眼福,可是你知道吗?这种“身材焦虑”已经蔓延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成为高危群体。

前段时间,媒体对“催吐减肥现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现象已经渗透到中小学生群体。案例中,一位化名为“小玥”的14岁初中女孩,因为进入初中以后,身材问题遭到同学嘲笑,疫情期间采取了极端的减肥计划,节食、运动、催吐,各种减肥方式都逐一尝试,最后没几个月就被确诊为进食障碍,同时还出现了脱发、月经失调等问题。可见,现在不仅是成年人,孩子也有严重的“身材焦虑”。

?青春期的孩子,成为“身材焦虑”的高危群体

我们的孩子对于身材的焦虑,已经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据了解,我国进食障碍的人群年龄段主要是在12-35岁,多为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国内的这股“身材焦虑”已经蔓延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成为了高危群体。而且,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中学生也已经通过一些手段来迎合大众对身材的审美。

如果你到网上搜索“中学生减肥记录贴”,就会发现有些中小学生因为选秀节目、追求“白瘦幼”的社会氛围、社交的压力等等,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减肥经历,还会在模仿视频中秀自己的好身材,比如“筷子腿”“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等。

?孩子“身材焦虑”过于严重,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知道关注自己的身材,也是成长会经历的自然过程。但是,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孩子思想观念还正在塑造阶段,他们“身材焦虑”容易过度,过分关注自己的外形情况,对他们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盲目减肥,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未成年阶段的孩子,身体还在发育当中,应该注重日常营养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如果“身材焦虑”过于严重,担心长胖,对入口的食物有严格的克制,可能就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发育。

像文章一开始提到的14岁女孩,因为“身材焦虑”采取了极端的减肥方式,逼着自己少吃、过度运动、催吐等等,把自己一步步塑造成理想中的“完美身材”,结果患上了进食障碍,连正常饮食都不能,令人惋惜。

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身材管理上,可能会影响学业成绩

尚处于求学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业成绩提升上。可是,身材焦虑”严重的孩子,因为非常在意外界对自己身材的评价,需要时刻监控自己的形象等等,头脑中的杂念太多,就一定会影响学业成绩。

而且,过度的“身材焦虑”,肯定会导致过度的身材管理。如果孩子因为减肥过度,身体健康受到影响,需要休养身体、治疗疾病,也会影响学习。

过度关注外貌,容易影响社交健康

美是多种多样的,要宽容地对待自己的身材。可是,过度的“身材焦虑”容易不断地向人发出“要变瘦、不够瘦”的信号,所以孩子就容易有畸形的审美,认为“瘦”才是好的、美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更愿意跟瘦一点的孩子玩,远离胖的人群。过度关注外貌,可能就会影响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如何让孩子远离“身材焦虑”?

如今,影视剧、网络短视频、选秀节目的泛滥,无时无刻在向孩子传递着“这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只有瘦了才好看”,所以孩子很容易陷入“身材焦虑”的漩涡,使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所以,家长要学会防范于未然,让孩子远离“身材焦虑”:

引导孩子变得自尊自信,不要让孩子因外形条件变得自卑或者焦虑。孩子被“身材焦虑”所困,往往就是因为意志不坚定,容易人云亦云,过于听信周围人的想法。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变得自尊自信,接纳自己,包容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个人成就,不要因外形条件自卑或者焦虑。

鼓励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应对“身材焦虑”。懂得审美、追求符合大众的审美形式,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把对完美身材的追求和体育锻炼、健康结合在一起,加强身体锻炼,孩子才能兼顾身材和健康。

(四)妈妈为让女儿长高每天逼其跳绳3000个,导致孩子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

“我就想让她能再高一点瘦一点,看起来能更美一点。”

媛媛13岁,身高1米58,体重将近120斤。为抓住最后的长高机会,媛媛的妈妈每天逼着女儿跳绳3000个。媛媛一直咬牙坚持,直至不久前,忽然感到左膝疼痛。妈妈一开始觉得是女儿想偷懒,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女儿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身材焦虑已经不是成年人的专属,他已经席卷至未成年,蔓延到孩子身上,让青春期的孩子成为身材的焦虑的高危群体。

让孩子追求“白高瘦”的社会氛围,为迎合大众审美不惜牺牲自身健康,这是病态的思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们应该用健康的方式去获取“美”。

就像媛媛妈妈,希望孩子能长高,就要求媛媛每天跳绳3000个,跳绳没有错,错就错在媛媛妈妈没有“度”,只有适当的进行运动,才能促进肌肉发育,过度的运动则会适得其反!

想要孩子长得高,做好这四件事就好。

1,保证孩子适当的营养。

2,保证孩子有充足良好的睡眠。

因为睡眠可以刺激生长素的分泌,所以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要有充足的睡眠,才是长高的秘诀。

3,让孩子养成适度运动的好习惯。

呆狸欢乐城内有大运动区,让孩子大胆地发挥自己跳跃、奔跑的本领,波波池也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 让孩子在玩乐中锻炼自己。

4,为孩子创造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

呆狸欢乐城内设置了新奇有趣、动静结合的益智游玩项目训练孩子精细动作,为孩子提供良好轻松愉悦的玩乐环境,还有丰富有爱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在玩乐中培养亲子感情!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看待自己的身材,拒绝身材焦虑做真正的自己!

(五)杭州两家医院10月18日发布的两起病例都与“身材焦虑”有关:30岁男子为追求低体脂,一个月吃掉160袋水煮鸡胸肉,肾脏损伤;13岁初中女生半年减肥20多斤,体重仅64斤,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澎湃新闻(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谢祥成表示,蛋白质被吸收利用后会产生有害的含氮废物如尿素氮等,需要通过肾脏代谢,蛋白质摄入过量势必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普通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就能满足所需蛋白质,无需额外补充;健身人群要在确保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遵循专业指导意见。

另一个案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3岁的欢欢(化名)本来体重86斤,只是脸蛋有点婴儿肥。去年底开始健康饮食,吃得清淡,量也很少,还坚持每天跳操1小时。半年多后,体重减了22斤。父母紧张起来,每天监督她吃饭,但越逼她,她越不愿意吃,还经常情绪低落,流泪。就诊后,医生发现她进入青春期后一直觉得自己胖,看网上的减肥视频,追求骨感美,吃饭时用软件计算摄入能量,每天只摄入800大卡左右(这个年龄女孩正常摄入量为1800-2000大卡),体重下降后又怕反弹。因过度节食,她出现便秘、头晕、心率降至40-50次\/分、闭经、皮肤干燥和反酸等,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六)近日,一个神经性厌食症的案例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女生只有15岁,身高165厘米,体重却只有24.8公斤。据其父母称,患者近50天内未进食,只喝水,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经过20多天的入院抢救后,该患者仍不幸去世。

在过去几年里,青春期前和十几岁女孩的厌食症发病率似乎有所上升。

哥伦比亚大学饮食失调研究诊所和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研究主任乔安娜·斯坦格拉斯说:“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公布的数据显示,住院患者和一些门诊患者的饮食失调都有所增加。”

这种增长不仅出现在美国,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包括英国,弗里曼在那里得到了诊断和治疗。

疫情是否加重了厌食症人数的增加?这和社交媒体有关联吗?这与女孩中抑郁和焦虑的普遍增加相关吗?

01

什么导致了厌食症?

歌手凯伦·卡彭特在她十几岁时,一直活在“渴望变瘦”的阴影之下。不幸的是,卡彭特于1983年死于肥胖症并发症。

当时,她母亲的失误和社会中充斥着对模特般苗条身材的赞美文化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芭蕾和体操被认为是有风险的运动,“完美主义”倾向也是潜在的危险信号。

事实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导致厌食症的确切原因。但近几十年来,我们了解到了更多。虽然厌食症早期是通过个人和家庭行为以及文化影响的视角来看待的,但它越来越被理解为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一样,涉及神经系统因素。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对厌食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有了更多的了解,”斯坦格拉斯说,“并不是说没有人在那里,没有行为,而是有大脑机制在起作用。”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厌食症患者决定吃什么时,与饮食正常的人相比,大脑的不同部分被激活。其他研究表明,代谢特征发挥了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