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5章 鲜卑撤兵再议封赏(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鲜卑大军突然撤退的消息,通过幽州刺史刘虞,快速的禀报到了朝廷。当然,刘虞也没忘记,将这个消息传给并州刺史张懿,毕竟是张懿先向幽州示警的。而且鲜卑退兵,还极有可能与其义子有关。

朝廷在收到消息后,顿时一片哗然,众大臣没想到张杨仅凭一支孤军,竟然真的成功的阻止了、此次鲜卑入侵。在震惊的同时,他们更是笃定张杨回不了大汉了。

因为越是这样,代表着张杨的处境越危险,恐怕,此时张杨即便没有全军覆没,也是在鲜卑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危在旦夕了。

就连在匈奴王廷的羌渠父子,在收到鲜卑退兵的消息后,发现张杨等人还没有任何消息传回,也是觉得张杨怕是已经凶多吉少了。

羌渠不由心疼起、匈奴王廷的那六千精锐骑兵来。那可是遍选整个王廷大军,从中挑选的六千最善战的勇士,不但没有带回任何战利品,还将他们自己搭了进去。

不过羌渠并没有后悔,因为这六千骑兵的战死,会为匈奴带来无尽的好处。毕竟,此次逼迫鲜卑退兵,汉人不过区区五百骑,可以说完全是仰仗了匈奴骑兵。

这大功,自然也要落到他们匈奴人身上。羌渠甚至都想好了,如何向大汉皇帝邀功,并索要什么样的好处,武器、铠甲、盐铁、粮食等等,都要从大汉要来,相信大汉定然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日后大汉别想匈奴再为他们抵挡鲜卑。

同时,这六千人此次出塞,果然如那张杨所说,许多中立的部落,看到王廷为保护族人不受鲜卑侵扰、所作出的牺牲,再加上匈奴王廷能够从大汉交易大量的粮食,两方面加持之下,纷纷表示了对王廷的支持,使得匈奴王廷声势一时大涨。

虽然没有了六千精锐,可匈奴王廷获得的好处,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唯一美中不足是,没有像预期的那般,获得一支历经厮杀的铁血强军,以及从草原带回来的战利品。

整个大汉,恐怕只有并州的张家坞堡以及并州刺史府,还在坚信着张杨一定能够凯旋而归。结果并没让他们失望,张杨虽然暂时没回来,可是他的八名亲卫却回来了。

此时,离张杨率军出塞,已经过去了二十余日,张杨率军东躲西藏的同时,不断的袭击着那些兵力空虚的中小部落,使得草原上的部落人人自危,纷纷撤回了大部分兵力自保。毕竟草原太大了,一不小心将张杨的这数千人漏过去,便有鲜卑部落遭受灭顶之灾。

而且鲜卑单于“和连”已死,和连的儿子都还年幼,新任鲜卑大单于的人选,便成为了首要的大事,这无疑是牵动了鲜卑各大部落首领的内心,难以专心派兵围剿。

各部首领都唯恐自己还在率军围剿张杨时,鲜卑内部已经完成了权利分配,那他们岂不成了冤大头!出于这种心理,各部首领纷纷汇聚于王廷,只让麾下将领率军、象征性的拦截张杨的军队。

张杨见鲜卑人的拦截已经出现了松动,直接率军回归肯定还不现实,毕竟目标太大了,不过派几人回去报信、已经问题不大。于是便派程远八人,带着和连的人头以及鲜卑大单于的印信,在张杨率军吸引住追兵的注意力时,昼伏夜出悄悄潜回大汉。

毕竟虽然塞外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和连的人头也做了防腐处理,可时间久了也会腐烂发臭,总不能随手扔掉吧,有没有这颗人头,在功劳可是天差地别的。

程远等人依照张杨的命令,不断的在鲜卑的绕来绕去,终于耗费数日回到了并州。先回云中报了平安后,便快速直奔距离最近的雁门马邑,让欣喜若狂的郭缊与郭泰、火速传书刺史张懿,又马不停蹄的带着发臭的单于头,直奔晋阳。

自接到鲜卑退兵的消息后,皇帝刘宏便在与群臣商议,万一确定了张杨遭逢不测,如何再次封赏张杨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