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4章 第一次交锋2(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皇上,内阁不能奉召。”

正德16年9月27日。

兴献王除孝过了十天时间,面对兴献王的尊封问题,发生了第一次的交锋。这一天朱厚熜再次召开了廷议。因为参加廷议的人太多,因此朱厚熜平时也慢慢的减少廷议的次数。

这没有办法。

就如天天早朝不现实一样,天天廷议也是不现实的。大家都忙着,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果天天都举行廷议,也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朱厚熜平时在武英殿处理政务,主要是和内阁阁臣、大九卿见面。

碰到一些具体事情的时候,就找具体部门,具体负责人过来一起讨论。

随着当了几个月皇帝,朱厚熜才慢慢的明白,所谓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意思。其实说是不上早朝,也甚少召开廷议。不过只要牢牢掌握这些重要的位置,那么朝政始终在皇帝的控制之下。

不过为了兴献王的尊封问题,朱厚熜召开了廷议。

毛澄第一个就上来,表示内阁不能奉召。其实就是礼部递交给朱厚熜的关于追封兴献王,及朱厚熜继统不继嗣的礼仪状。朱厚熜批示同意之后,然后转交给内阁。让内阁按照礼部的礼仪状拟旨,然后再呈上来,朱厚熜盖上玉玺,就成为了合法性的圣旨。

但毛澄的意思很简单。

内阁是不能奉召,也就是不可能按照这份拟旨。

“那内阁的意见是?”

“为了皇统传承,陛下宜效法汉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朱厚炫主后兴国;其崇号应袭宋英宗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兴王妃为皇叔父母,祭告上笺称侄。”

毛澄立马说出内阁的意见。

意思很简单。

因为兴献王除了朱厚熜没有其他的儿子,所以让益王第二子崇仁王朱厚炫过继给兴献王,让他成为新的兴王,继承兴献王香火。然后朱厚熜则是过继给明孝宗,以后称兴献王和兴王妃为叔叔婶婶,朱厚熜就自称为侄。

这是效仿汉哀帝和宋英宗的故事。

“臣认为毛阁老说的荒诞不经。”

礼部尚书王瓒站出来开口,直接否定毛澄的说法。

王瓒自从决定遵从朱厚熜,支持朱厚熜之后,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因为这一次一旦朱厚熜没能够胜利,反而让杨廷和他们获得了胜利。那么杨廷和回过头第一个收拾的肯定就是自己。毕竟自己作为礼部尚书,是第一个支持皇帝的。杨廷和他们一旦胜利,怎么可能放过自己。

所以王瓒是比谁都希望朱厚熜胜利。

因此王瓒丝毫没有犹豫,上来就怼上了毛澄。

“皇上继位和汉代定淘王、宋英宗完全不同。汉代定淘王和宋英宗,都是之前皇帝预立为太子,在宫中抚养,其为人子态度明显,朝野共知。然皇上继位,是奉了先帝遗旨。先帝遗旨写的很明确,言道:遵奉祖训兄终弟及,兴献王长子论序当立。先帝只是表明遵循‘皇明祖训’,论序当立皇上。从未说过皇上要为人后。如此不同的情况,臣不知毛阁老为何老是提起汉代定陶王和宋英宗之事。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事情。”

大家都是学富五车的。

咬文嚼字,是这些人的本事。

杨廷和他们是要根据汉代定陶王和宋英宗的事情,来给这一次的事情定性。但王瓒直接拿出明武宗的遗旨。虽然这个遗旨很多人都怀疑不是明武宗写的,是杨廷和他们写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遗旨已经明发天下,那就是明武宗写的。朱厚熜登基有两个合法性的文件,一个就是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另外一个就是明武宗的遗旨。这两个东西,是朱厚熜能够登基最大的保障。

因此王瓒直接从明武宗的“遗旨”出发,反驳让朱厚熜为明孝宗人子的说法。

“武宗皇帝将神器传给陛下,有如父传子继。只因辈分不同,不可为继。然武宗以上为孝宗,兴献王为孝宗之弟,故考孝宗。而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兴王妃为皇叔母兴国大妃。本朝制度,皇帝对于宗藩上一辈,止称伯父、叔父,自称皇帝而不用名。今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加尊贵之称皇字,大字在王之上,天下诸王皆不能与之相比。且陛下又自称名,已属尊封。如此尊封已是在明大统之尊无二也。帝之一字,不可滥用。内阁不敢再有其他所议。”

王瓒的确是直指杨廷和这边最大的问题,也是杨廷和他们主张当中最大的漏洞。

那就是明武宗的遗旨。

这份遗旨写的不伦不类,甚至太过模糊,完全是不清不楚。当然这也和大明朝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关系。“皇明祖训”的“兄终弟及”,说的是亲兄弟。

但问题是明武宗没有亲兄弟,只能是找堂兄弟。

所以杨廷和他们写遗旨的时候,就写的不清不楚,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时的情况是明武宗已经驾崩,而明武宗没有子嗣、没有亲兄弟,皇位突然空虚,整个朝廷都处于慌乱当中。所以匆忙当中,杨廷和他们只能是写根据“皇明祖训”的“兄终弟及”,朱厚熜就是“论序当立”。这样的遗旨就太模糊,完全没有考虑其他问题。杨廷和他们是想要尽快的确定下一任皇帝。

现在王瓒直接抓住这份遗旨,问杨廷和他们。你们自己说说,明武宗的遗旨哪里写了要朱厚熜当明孝宗儿子?除了这份遗旨之外,杨廷和他们也拿不出什么东西。

因此毛澄选择避开这个问题。

如果扯遗旨,那么杨廷和这边的主张根本就站不住脚。

所以毛澄的意思是,明武宗下发遗旨,让朱厚熜登基,本身就是父传子继。父传子继是儒家宗法制度,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种皇统,或者说家族权力的传承,本身就是父传子继,没有其他的说法。也就是说,明武宗给你皇统,给你皇位,按照儒家宗法制度,就是这样的意思,就是父传子继。只不过明武宗和朱厚熜辈分一样,是属于堂兄弟,因此朱厚熜不算是明武宗的儿子。但既然是父传子继,朱厚熜就应该以明孝宗为考。

而且表示内阁已经尊封了兴献王。

内阁否定了礼部制定的尊封称号之后,上表了内阁认为的尊封称号。那就是追封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兴王妃为皇叔母兴国大妃。

在明朝来说,只要登基为帝,那么面对那些藩王,称呼的时候最多就是伯父、叔父。而且也不会称呼自己的名字,而是都用皇帝用的语言。如“朕”这样的话语。

但因为兴献王是朱厚熜的亲爹,所以内阁尊封了兴献王。给兴献王的尊号是皇叔父兴献王,给兴献王用了皇字。皇之一字,在封建王朝非常尊贵,现在用在了兴献王身上,让朱厚熜可以叫他为皇叔父。且给兴献王加了一个大字,超过了地方所有的藩王。

而且允许朱厚熜面对兴献王使用自己的名字。

内阁认为他们的方案,已经是充分考虑了兴献王是朱厚熜亲生父亲,所以已经退了很多。如果朱厚熜要的更多,那就是与礼不和。

“宋儒程颐有曰:礼,长子不得为人后,若无兄弟,又继祖之宗绝,亦当继祖。此正陛下今日之谓也。故在陛下谓入继祖后,而得不废其尊亲则可,谓为人后以自绝其亲则不可。皇上乃兴献王嫡长子,且是独子,岂能为人后。如考孝宗,则使兴献王和皇上父子自绝其亲,天下安有如此之礼。”

王瓒可是做足了准备。

相比起杨廷和他们这边,王瓒为了这一次事情,这些日子可是不敢有任何的马虎。和张璁两个人讨论很久,找出了一大堆的根据。

在这方面来说,杨廷和他们本身就处于绝对的下风。因为明武宗的遗旨太模糊,给了朱厚熜最大的理论根据。而杨廷和他们只能是从历史故事当中找出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