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10章 张璁目的(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秉用,卿到底想要干什么?”

结束了廷议之后,朱厚熜留下了张璁。

心中也是好奇。

张璁对孔子祭祀开炮,到底要做什么改革。只是因为看不惯祭孔的铺张浪费?如果只是这样,朱厚熜就会很失望。因为只是规范祭孔典礼,那只是一个小事情。

没有任何用处。

包括砸碎孔子塑像,也只是形式上的事情。

朱厚熜相信,以张璁的聪慧,以张璁的抱负,不应该只是为了这点。因此朱厚熜想要知道张璁的目的。这样朱厚熜也可以配合张璁。

张璁坐在朱厚熜前面,道:“皇上,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地位空前提升,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是以儒学为天下读书人必读之学说。经过这些年朝廷的重视,加上一代又一代的大儒对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和强化,儒家越来越宗教化,祭孔更是形式化。读书人神话孔子,神话儒学,直接影响读书人的选择。这几年朝廷进行科举增加策论,结果让很多考生无所适从。策论写的越来越华丽,但内容却越来越贫瘠,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继续。”

胆子很大。

张璁真的是胆子很大。

身为儒家学子,竟然敢这么说话,在大明朝绝对是少之又少。张璁就差说,现在的儒家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儒教的地步,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当然张璁不会真的这么说,或者说张璁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还无法这样概括。

但意思是一样的。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后面的朝代都是推崇儒学。到了明朝之后,朱元璋推崇程朱理学,大儒朱熹成为了一代儒家圣人。结果是儒学进一步发展为儒教,影响整个大明朝读书人的读书观念。

儒家也是越来越脱离原来的味道。

“还有一个问题是,儒学宗教化、祭孔形式化,加上朝廷推崇程朱理学之后,读书人不能对儒学,不能对程朱理学有反对的意见。若有些读书人敢对于这些提出一些异议,你就会成为读书人当中的另类。包括科举考试当中,稍微有对于儒学,对于理学有不同的理解,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结果是读书人谁也不敢有其他想法,诵读圣人之学,连一个字都不敢有错误。”

“圣人之学,岂能有错?”

朱厚熜真的很欣赏张璁。

看看同样都是儒家学子,张璁就完全不迷信圣人之学,甚至敢于对圣人提出异议。在目前的大明朝,敢于提出这样问题的,绝对是少之又少。

就算是那些改革派大臣,他们对于某个领域有改革的想法。

但谁敢对儒家,对儒家圣人,有不同的想法。

谁也不敢。

但张璁就敢。这才是朱厚熜欣赏张璁,准备让张璁成为大明朝改革大臣的原因。

张璁听到朱厚熜的话,立马反驳道:“皇上,若后人只知道学习圣人之学,而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了孔圣人之后,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这些儒家圣人,还有那么多的大儒是怎么出来的?二程和朱子的理学是怎么出现的?后人应该继承圣人之学,但也不能毫无自我主张。圣人之学当中有问题的,或者不适合现在情况的,应该大胆批评,大胆摈弃。若是只知道一味地学习圣人之学,而不加以分辨,那么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圣人之学?”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厚熜缓缓地读了清朝文人赵翼的诗。

张璁听到朱厚熜的诗,立马是眼睛一亮。道:“皇上大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的实在是太好。这正是我辈读书人应该要有的豪气。读书人若沉迷于诵读圣人之学,而没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死读书的老学究。问题是现在我朝读书人当中,这样的读书人不少。甚至中进士的读书人当中,也有大量这样的人。”

张璁很直观的批评现在的情况。

八股文禁锢思想?

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八股文只是一种写作模式,算不上是什么禁锢思想。真正禁锢思想的,不是八股文这种写作模式。而是朝廷科举的内容,朝廷严格规定考试内容。

包括圣人之学。

像儒家孔孟之学,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一个人年轻时候、年老的时候,看同样的文章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看法。也正因为如此,儒家后来也分了很多不同的派系。历史上很多大儒,对于儒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对于儒学的看法一致。

结果呢?

朱元璋推崇程朱理学,结果科举考试内容都是程朱理学。你要是在考试当中,写了和这个不一样的观点,那么你这份考试就是不及格的。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目的就是为了出仕,就是为了考科举。

朝廷规定科举当中,只能是用程朱理学,读书人也只能是学习这个。不能有其他的想法,就算有其他的想法,也不能写到考试试卷当中。

这才是禁锢思想。

其实大明朝推崇儒学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从汉武帝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一千多年都是儒学作为主流。但你不应该规定科举考试只能用儒学的某个派系,你应该允许大家对于儒学各有不同的想法。应该允许儒家其他派系的存在。

为什么后来很多人对于心学的评价高?

其实并不是因为王阳明、湛若水他们宣传的心学,就一定比其他儒学派系好。每一个儒学派系,都有他们独到的先进之处。就是被人诟病很多的理学,其实有很多观点也是相当出色的。对于儒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但为何历史评价,理学被人唾骂,心学被人推崇。其实就是因为大明朝以理学为主,结果理学也成为了禁锢读书人思想的一个工具,所以才会被人唾骂。而心学则是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一些明朝“文艺复兴”的味道。大明朝很多有想法的读书人,受到了心学的影响,摆脱理学的禁锢。

这才是心学地位高的原因。

张璁也是如此。

张璁本人也是受到了心学的影响,但张璁并不是心学门人。他只是通过心学,开始对于理学有新的反思,乃至于对现在大明朝的情况都有了反思。

现在都开始反思朝廷选材的问题。

“皇上曾经跟臣说过,以后要重视杂考。杂考作为科举的补充,完善目前的官员情况。”

“对。”

朱厚熜点头。

现在很多专业的事情,官员都是让手底下的师爷负责。

你说说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文章写得好,当然策论写的也不差。但大部分人都是从小埋头学习的,中进士之后,最差都是县令。

他们懂得什么?

有些进士二十来岁就负责一个县城,处理一县公务,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处理很多事情,只能是仰仗自己的师爷。不仅仅是他们,不少专门负责某些事情的官员,也是需要仰仗那些师爷。不要小看那些师爷,他们在某个领域都是专家人物。就像是一些刑名师爷,他们对于“大明律”的了解,就是很多这方面的官员都比不上。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能够中进士的官员,那肯定都是学富五车的才子。

但正因为他们为了科举努力,因此主要学习的都是正统知识。虽然其他方面也有涉猎,但当然比不上那些专门研究某方面知识的师爷。

甚至比不上一些胥吏家族出身的胥吏。

朱厚熜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情况,也丰富一下官员的构成。因此在科举的基础上,也辅以一些杂考。抽到一些有专门能力的官员。

“可是按照现在的情况,杂考必然跟以前的武举一样,受到大家的冷落。学而优则仕,这里面的学是圣人之学。读书人宁愿一次又一次的参加科举,也不会参与杂考。想要让更多的读书人,愿意参与杂考,就必须要改变目前的情况。而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孔子祭祀。”

“孔子祭祀,为什么你选择了孔子祭祀?”

“皇上,现在孔子祭祀越来越繁杂,越来越隆重,形式上已经不下于天地祭祀。甚至天地祭祀,在地方的活动都比不上祭孔。地方祭祀孔子已经把孔子当成是神仙来祭祀,且不仅仅是读书人,民间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孔子祭祀。正因为越来越隆重,孔子越来越神话。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这些圣人之学之外,越来越排斥其他学问。因此臣要做的就是改变目前的孔子祭祀,不要神话孔子,不要把孔子当成是仙神祭拜。打破现在这种祭祀孔子的方式,让儒学回归正常的学问。”

朱厚熜点点头。

总算是明白,张璁为什么忽然之间对孔子祭祀开炮。

真的不仅仅是因为钱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