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18章意志(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按下蜀国不表,再说说后诸葛亮时代的吴国。吴国的孙权小日子过得滋润,从佛学的角度讲,有求必苦,无欲则刚。而孙权正好达到欲望刚刚满足的境界,幸福指数超高。所以东吴一不招惹魏国,二不去惹蜀国,仅仅是维持这个幸福的局面的不被破坏就好。再看魏国,那感觉就像一个跟病魔斗争很多年,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终于出院了,回家好好休养生息,补补营养。蜀国不来招惹他就不错了,他才没那闲工夫招惹蜀国。

魏明帝自从继位以来,那真是夙夜忧叹,没过一天好日子,做梦都能被诸葛亮吓醒了。因为诸葛亮不仅亲自北伐,有时候还怂恿东吴北伐。这回行了,世间再无诸葛亮,魏明帝也该好好过过帝王生活了。

这一年是曹魏青龙三年,蜀汉建兴十二年,东吴嘉禾三年。三国里的三位君主孙权、刘禅、曹叡随着诸葛亮死亡都幸福的生活在各自的国度里。这种幸福时光能维持多久?那就各人看各人的命了。

在没有诸葛亮的时代里,就连司马懿的光芒都暗淡了很多。但是三个国家并不寂寞,精彩故事还在后面。

留给姜维的舞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世三国从黄巾起义到诸葛亮归天,老一辈的英雄人物所剩无几,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都成为了传说。能见过曹操、刘备这一时期英雄的都算元老了。而姜维无疑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

有人说姜维继承了武侯的遗志锐意北伐。其实从诸葛亮到姜维,虽然干的事都一样,但是这之间没有战略上的传承关系。诸葛亮建立制度的事业在他咽气那一刻就结束了,而姜维更多的是在为了北伐而北伐。在关于姜维的各种评价中,有两派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有人说姜维穷兵黩武虚耗国家实力,有人说姜维以攻代守保证了蜀国的稳定。其实姜维北伐跟诸葛亮不大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姜维是个机会主义者,往往是看到战机才出兵。而诸葛亮不一样,管他有没有机会,攒足了粮食就出兵。

诸葛亮咽气那一年是蜀汉建兴十二年,而姜维一伐中原的时间是延十二年。这中间差了十五年。十五年间,三国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留给姜维的舞台与曹操当年的血雨腥风和诸葛亮当年的刀光剑影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这十五年来发生的变化。

这十五年来,蜀国的形式平淡,刘禅把这个帝国的权力逐渐的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跟十五年前相比,丞相蒋琬身亡。根据诸葛亮遗命,补上这个缺口的应该是费祎。但是刘禅自此不设丞相,费祎干的是丞相的活,却依然是个尚书令,不享受丞相待遇。但是费祎同学的情绪要不要照顾?武侯的伟光正能不能否定?不能啊。所以刘禅拜费祎为大将军。我们知道大将军是当时军衔第一级,地位高于三公。但是,大将军虽然比丞相高半级,看上去差不多,但是这里边的差距非常之大。重要的区别就是丞相可以开府治事,大将军可不能。也就是说以前诸葛亮在家办公,啥事都不通知皇帝的情况在蜀国不存在了。费祎大将军老老实实在尚书台办公,顺便和姜维权力交叉一下。大将军和总督谁大?皇上都不知道,费祎和姜维能知道吗?

再看东吴这十五年,孙权垂垂老矣,紫胡子估计也变得斑白。要说孙权这命真够硬,别说周瑜、鲁肃、吕蒙了,连年轻的陆逊都没熬过孙权,早早亡故。十五年来,孙权废了两个太子,最终确定了三子孙亮为自己的继承人。东吴帝国的大权掌握在诸葛亮的亲侄子诸葛恪手里,诸葛恪的意志代表了东吴帝国将来的走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