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46章三家归晋(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总的来说,刘协、曹奂、刘禅、孙皓这些亡国之君待遇还都不错,都得了善终。那么《三国演义》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最初的《三国演义》是什么样子,大概看不到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壬午版也好,毛版也好,其实是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就壬午版来说,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些人性的东西。比如说,在这部书里,我们看不到圣人。刘备怎么样,仁义道德,但是作者毫不留情的点出刘备的“极枭雄处”。诸葛亮怎么样,照样阴自己的队友。别管怎么说,设计烧死魏延那出确实不地道。关羽怎么样,武圣人杀颜良的时候也耍了花招钻空子。这都是作者直接描写出来的东西,很具备辩证性。恰恰也符合明朝末年新思想萌发的一种社会现象。到了毛版就不一样了,全篇弘扬主旋律。刘备就是一代圣主,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关羽就是春秋大义。恰恰符合清朝前期统一思想的官方强调。两版不对比着看还好,一旦对比起来,看到了毛版删改的东西。大概就能体会到清朝前期满地爬河蟹的壮观景象。

故事是一样的故事。壬午版大概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待,毛版就是站在官本位的角度去描述。而我们今天再看这样一部书,其实大可不必追寻古人读书的总结,可以重新去认识一下这些书里的人物。用心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

对于我选的三位主角,曹操其实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虽然对他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虚伪狡诈,但是我们不难从书里看到曹操这个人属于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虽然虚伪,但是真实。与曹操是一生宿敌的刘备刚好相反,非常的不真实。高兴了不笑,难过了不哭。不喝大了绝不吐露真性情。这两个人虽然最终都成功了,但是成功的过程和方式迥异,甚至是相反。不过我看到的曹操和刘备就是一类人,只不过曹操一出道就是大太监的孙子,大鸿胪的儿子。而刘备出生在小商贩家庭。俩人都喜欢兴趣爱好都相同,只不过这些斗鸡走马的生活对于曹操来说是家常便饭,对于刘备来说是奢望。曹操的奸诈是真情流露,他从小就不是实诚人。刘备的忠厚是刻意为之,也就是说他骨子里和曹操是一样的。

诸葛亮是全书最大的主角,无可争议的男一号。诸葛亮的本事太大,大的有点超前。所以书里任何一个人都跟不上他的思路。诸葛亮所作所为绝对是一个权臣行为,之所以和其他权臣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还是和理想有关。董卓、李傕、郭汜、孙峻、孙綝之辈抢班夺权就是为了低级趣味的享乐。曹操、司马师、司马昭是为了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司马懿是为了保命,诸葛亮则是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搞一套新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对政治制度的思考,其实在明朝末年已经十分兴盛。王夫之的《宋论》其实已经开始了对君主制度合理性的思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开始了对君主制度的批判。这些新思想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概在嘉靖年间,就有这样的社会思潮。小说里的诸葛亮,在位期间努力打造了一个虚君政体。在这个政治体制下,皇帝作为国家元首,但是不参政。诸葛亮作为首相,掌控着国家机器的运转。然后问题就来了,诸葛亮这套体制,最终没有以法律的形式落实,所以随着诸葛亮的死亡,再也没人能撑起这个政体。诸葛亮之所以没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虚君政体,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邓艾那样的灭国之功,这也是诸葛亮玩命北伐的根本原因。

姜维同学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创造的人物。从性格上讲,姜维像极了赵云,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作者塑造的这些英雄人物当中,武圣关羽难免傲气凌人,诸葛亮也有阴暗的一面,锦马超也曾勇而无谋。赵云这个人物,那是找不到一点缺点的。端的是古代社会忠、智、礼、义、信完美结合的人物。而姜维就是赵云的延续,但是从本事上讲,姜维又比赵云大很多。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赵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冲锋陷阵的工作就好了。姜维不一样,他肩上的担子很重。诸葛亮不指望他能延续自己的理想,因为姜维的资历远远不够。诸葛亮希望姜维能保全蜀国,但是姜维都自己的定位就是北伐中原,灭掉魏国,也正是这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定位,最终拖死了姜维。

姜维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朋友。最讽刺的是,真正欣赏姜维,愿意和他交朋友的人居然是他要算计的对手:钟会。人生至此,悲剧的无以复加。姜维自刎之后,魏军解剖了姜维的尸体,发现他胆如鸡蛋那么大。很多人解读为姜维这个人很胆大,其实作者只不过要告诉大家,姜维关键时刻胸口疼是有道理的,他早已病魔缠身。或许姜维跟司马师一样,得的是恶性肿瘤。姜维和诸葛亮其实是表现了制度的重要性。同样是个昏君,诸葛亮的虚君制度可以带着国家正常运转,百姓不至于饿肚子。但是换成君主制,以姜维的大才,也难以把国家领上正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