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五章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正月十五,此日清晨,军中造饭熬粥时放了许多的粮,民夫们吃饭的时候都在讨论,是不是要去屯田了。

事实正如猜测,不久,传令兵来了,让抓紧时间吃饭,吃早饭整理行囊铺盖,准备去往屯田。

民夫们这边吃饭,李孟羲等人连饭都顾不得吃了,他们在清点粮食,柴火,曲辕犁,锄头,陶瓮,碗快,还有豌豆种子,还有丈量田地的地尺,用于标界的界牌,等等一应屯田所需。

军中所有储备物资全从仓库里搬出来了,车辆拉着物资一车车挪到城外,在城外堆放了一大片。

所有屯田所需,煮饭的小瓮肯定是够了,曲辕犁还远远不够,但种地不用犁勉强也能种,锄头人手一把将将勉强,纵有缺口也缺不许多,碗快地尺之类这些木件,军中早在准备,储量丰富。

唯让李孟羲没计算明白的是,出去屯田的口粮,还有做饭的柴草,还有豌豆种子,这三项。

按之前计划,发屯丁们的口粮应该一发一个月的,之所以如此,乃考虑到了执行成本。

交通太差,运输也麻烦,要是发民夫们十天的粮,那就得隔十天运粮队就出动一次,巨鹿诺大的地方,运粮队哪怕有千百辆车,发一次粮跑满全境得大几天时间,然后粮食刚发完,前边的人把粮食又吃完了,得赶紧再开始下一次运送。

如此以来,运送不能停,太过繁忙。

所以考虑到任务量,发给屯丁们的粮食最好是一发一个月的量。

总之,发的越多,需要派发粮食的频率就越慢,政务量就越小。

而之所以不再多发一些,不发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粮食,这是因为,一者粮食太多的话,民夫们带不住,二者,发的多了,粮食也不够。

尤其第二点,李孟羲担忧粮食。

十万人,一人带一个月的口粮,存粮够吗。

李孟羲去问刘备,刘备想了想,简单的回了一句,“够。”

李孟羲之后又问种子的事,巨鹿有田两千万亩,假设半数荒芜,需抢种亩数为一千万亩,一亩地补种需豌豆种子二斤吧,那可就是两千万斤豌豆,那可是两千万斤!

李孟羲问刘备,豌豆种够不够。

刘备迟疑了下,想了想,“够。”又是简单的一句回复。

最后,李孟羲问,民夫们一人带一个月的柴火,柴火够不够。

刘备却沉默了。

义军落足巨鹿很仓促,一直打仗,打完仗匆匆在巨鹿城落脚,一应物资根本没补充的机会。去年一个冬日,十几万人的御寒和升火造饭等全靠存柴负担,正因为柴不多,因而造纸术和灌钢术成熟了,李孟羲也不敢大启生产。

现在,问刘备柴够不够,在这里调派物资守了半天的刘备没法答了,柴肯定是不够的,柴草剩的不多了。

李孟羲犹豫,他皱着眉头,“那……没柴了咋办?”

边上,简雍满不在乎的说,柴吗,遍地都是,都是有手有脚的人,谁还不会砍点柴了。

话里的意思是,柴根本不用担心,缺柴了别个会自己找。

对简雍的回答,李孟羲并不赞同。

反正简雍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李孟羲觉得问题很大。

什么叫缺柴自己找,那缺粮了不可可以自己去找?自己没有粮,别人有粮啊,可以抢,也饿不死,但,能这样吗?没粮的屯丁,可就要变成土匪了。

李孟羲跟刘备商量该如何解决柴火的事。

刘备突然提了一句,“羲儿,你还记得,讨黄巾邓茂程远志部之后吗?”刘备低头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挠头想了一会儿,没想起关键,他看着刘备疑惑问,“程远志邓茂,怎么了?”

之后,刘备讲起了当时的事。

事情还跟李孟羲有关。当时处理黄巾俘虏之时,李孟羲提议可以让愿意投军的人投军,不愿投军的人,发起钱粮允其归乡。

当时情况是,好多俘虏离家遥远,除发给其粮食,粮食是生的,还得给发其柴草,发其陶瓮,可是当时军中物资太少,一人一个瓮发不起。

故,当时给归乡俘虏出的主意是,让他们不先急着走,可以先少弄点水把粮煮熟煮然后带着走。

刘备道,“就比如说麦子,麦子水里滚煮,煮熟了拿袋装起,饿了抓一把嚼吧嚼吧能吃十天半月。

生麦吃了要闹肚子,煮熟不会。”

李孟羲了然,原来是这样,原来是干粮。

军中柴草不多,但用有限的柴草可以批量熟制大量粮食,然后熟的粮食给民夫们带走,民夫们十天半月不用升火做饭了。

李孟羲只担忧一件事情,熟麦子不好保存,冬日还行,这开春了,再一长毛发霉,会吃死人的。

李孟羲想到的解决办法是,粮食煮熟之后,给晒干,然后粮食袋子里包上一包生石灰吸潮,这样当能保存许久。

可,又煮又晒的,耗时太长,再说石灰,石灰也不够啊。

李孟羲又把事情想复杂了。

刘备想了一回,说了一句,“不必石灰,用草灰,粮往瓮里一装,用草灰盖一层,就不会发霉了。”

李孟羲都诧异了,草木灰能有这样用途?

再一想,似乎有些道理。

问题完美解决了。

解决方案是,因柴草短缺,先出发的人,一人仅发够做三顿饭的柴草,后出发的人,不发柴草,发煮熟的粮食,更确切的说,发煮熟的高粱和麦子,黍子不在此列,黍子也就是小米煮了就成粥了,没法带了,更没法撒草灰保存。

再者,据刘玄德所讲,黍子干嚼也能吃,没甚问题。

最后一点后勤问题解决了,李孟羲决定分头行动,他让刘备先去派人交代屯田事项,花上一个半个时辰,把事情交代好,彻底交代清楚。

同时,后边赶紧煮粮食准备。

——

军中所有留守的人被发动了,除去出去屯田的十万,剩下的还有数万人,所有能煮饭的炊具,大大小小的瓮加一起,再加上军中仅有的几个超大铁锅,一起开始煮粮。

在粮仓中还未来得及出库的粮食不用往城外拉了,直接调留在城里四处下发,以供熟粮所用。

不知到底是几千只陶瓮几千堆篝火在同时忙碌,满城很快便烟气飘渺起来。

与此同时,趁粮食加工熟制的时间,刘备带着人向准备出去屯田的屯丁们认真交代着大小屯田事宜。

传令兵们奔走呼喝着,“此去屯田,不得与乡人冲突。

遇事忍让,哪怕乡人拿刀砍你,哪怕被砍死,决计不能还手,还手者处死!”

“若遇事儿,回禀游骑得知,自有人前往交涉。”

“再有,咱这十万人,一人量地两百亩,量好分好,记着插上地界以为凭证。”

“春日已至,地力已回苏,落脚之后,抓紧开种。”

……

昨一夜讨论至深夜讨论出来的种田相关事项,此事由传令兵一遍又一遍的传达各处。

此去屯田,种地事小,不与乡人冲突,以最快速度把持土地,此二者才最是关键。

为能最快速度把持土地,十万人四散八方,数日内便能遍布巨鹿全境。

而为竭避与乡人冲突,对策便是,令屯丁尽可能忍让,让屯丁无有处事之权,然后何处遇事,由上方亲赴处理。

传令兵们走动着传达命令,还不停的从人群中抽人询问,一旦谁答之不出,鞭子立刻加身。

三五鞭子,力度也不大,疼不多疼,但威慑力度是够了。

屯丁为避免挨打,不得不留心听记。

传令兵嚣扰了快半个时辰之久,城中,军医营左近的大铁锅里,锅里的煮的麦子终于熟了。

煮之前,放的麦子是二十斤,煮完,把所有麦子捞起,沥了沥水,称得,二十斤麦变成了六十斤。

也就是,麦子煮熟之后,重了两倍。

数据有了,李孟羲知晓该如何分配了。

又半个时辰之后,城中各处煮的熟麦子收集一起,热气腾腾的麦子装了一车又一车运到城外。

而城中各处,煮麦煮高粱依然忙碌不停,人们把粮食大捧大捧的捧到瓮里撒下,就着还滚烫的滚水,用不了多久,就能又煮熟一瓮。

当刘备看到李孟羲从城中找了过来之时,刘备便知道,可以开拔了。

——

巨鹿有一百三十多个乡,开拔自然也是以乡为单位开拔。

更细致的统筹工作是,离远的先走,离的近的后走。

第一个开拔的乃是,巨鹿,下曲阳县,羊平乡,屯丁一千三百人。

百夫长三人,携引路斥候七人,带着羊平乡屯丁一千三百人来到淄重队。

淄重队排了长长的车队,屯丁们从后往前走,走几步,领了一个锄头,再走几步,发了一小捆柴,再往前,陆续接了木枪粮食之类,然后再往前,得了一个小瓮。

最前的一个屯丁抱着瓮朝前走,守在粮车边的战兵看人过来了,战兵拿起称盘铲了满满一盘冒着热气的熟麦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