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二百三十六章 新的任命(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Video Cover Image

“王在晋?”

朱由校惊愕一下,同样迟疑的反问道:“这不妥吧,王卿任过尚书,也担任过蓟辽督师呀?”

王在晋在天启二年接替熊廷弼过,因为跟孙承宗意见不合,才换上孙承宗去辽东。

天启五年他担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为兵部尚书,没多久辞官回乡。

这样的资历,再让他当巡抚是不对的,大明官场的规矩,除非被贬官后才能任命官职小的。

像他这样辞官回乡的再起复,必须是同等官阶的才行,否则就是侮辱人家。

朱由校迟疑,是觉的袁可立不应该犯这错呀,明朝的巡抚虽然不以品级来论,可显然比蓟辽督师小。

袁可立明白他的意思,自己本来就是迟疑的举荐的,听到他这话,解释道:“皇上,督抚不分大小,都不是常任官,只是在特定的地方,督师才有管辖巡抚的权利,臣觉的王明初适合那位置,这才举荐他。”

这样解释也对,明朝的官职中本来就没有总督、巡抚,这是一种临时的官职,侍郎能当,尚书也能当。

只是随着越来越频繁的任命各省督抚后,人们习惯性的把总督放在巡抚之上,那是因为巡抚一般侧重于政务,而总督是军政一把抓。

蓟辽督师更是个唯一的官职称呼,听这名称就知道,是为督促、监督底下各部门打仗用的。

“朕担心的是王卿多想,其他的并无异议,诸卿觉的呢?”

众人皆看孙承宗,心中纳罕孙袁二人相交莫逆,今日怎会有这举荐,要知道孙承宗跟王在晋意见不合天下皆知。

这事要从王化贞丢失广宁说起,熊王二人下狱,朝廷派王在晋接任熊廷弼,王在晋视察辽东后,觉的不可守,提出放弃锦州一线,死守山海关。

并指出山海关防御有缺陷,必须建一道外城,那样朝廷不需要每年花费六七百万两银子在辽东。

明军退守山海关后,军队也不需要那么多,即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减轻百姓辽饷的负担,养精蓄锐后再出兵夺回辽东。

。战略不能说不对,天启初年皇帝刚刚继位就遭遇大败,国内矛盾尖锐,说白了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

孙承宗当时在朝中,他是帝师陪伴在皇帝身边,见朱由校迟疑不决,提出亲自去辽东看看实际情况。

结果他去了以后,觉的锦州一线放弃太可惜了,因此回去后跟朱由校说王在晋的策略不可行。

两人之间这场争论,后世也是各有支持者,并不是说谁忠谁奸,而是对战略方向的不同看法。

孙承宗认为放弃辽东,等于打击了上百万辽民之心,还要安置这些人,朝廷并不能减轻负担,反而会失去民心。

守锦州同样也有好处,压缩女真人的生存空间,也能限制女真人的发展。

若是直接放弃,女真人得到山海关以外的土地,不需要几年就能壮大到更难对付的地步。

这同样有道理,后世小日子得到东北,直接就解除了国内的经济萧条,只能说各有道理,就看朝廷如何定位了。

后世支持王在晋的观点,是觉的明朝财政的确支撑不起辽东大战,内部又灾祸频繁民不聊生,因此支持的人很多。

而辽东三十万军队,若是只守山海关,十万人就足够了,跟二战那场放弃东北是不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